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九十一章 博弈(3/5)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25330更新時間:2020-02-27 06:55:42

    在這兩輪會談中,雖說雙方都有所讓步,而且也均已接近了各自最初擬定的談判底價,但仍不足以打破彼此間的僵持狀態。在隨後5 天的時間裏,國共談判不能不再次停頓了下來

    從9 月27日起,重慶談判進入最後階段。雙方在這一階段共進行了四輪會談,並取得了如下進展:(一)軍隊整編問題,認為**軍隊縮編為20個師的數目可以考慮,商定由軍令部次長劉斐、軍政部次長林蔚和第18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組成三人軍事小組,具體磋商全**隊之整編問題;(二)解放區問題,雖未達成共識,但同意繼續商談;(三)國民大會問題,。同意提交政治會議解決;(四)政治會議問題,同意由國民政府召集,各黨派及社會賢達推薦代表出席,代表人數原定國民黨、**、民主同盟及社會賢達各9 人,但青年黨要求獨立參加政協,後經周恩來斡旋,重新確定的名額分配比例為:國民黨8 人、**7 人、民主同盟9 人、社會賢達9 人、青年黨5 人,共38人。

    鑒於國共談判已取得部分進展,同時考慮到應返回延安,一周恩來在10月2 日的會談中建議,將一個月來的談話記錄整理出來,其中總的方針、軍事問題、政治問題等或已雙方同意,或者意見接近,擇其能發表者發表之,以解人民之渴。對這一建議,國民黨方麵表示同意。

    10月5 日,周恩來將談判記錄交給國民黨代表,並告以擬於下星期返回延安。10月8 日,雙方就會談紀要交換了意見,並將其定名為《國民政府與**代表會談紀要》。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國民黨內部對發表會談公報意見並不統一,其中國民黨談判代表的態度較為積極,如張治中曾對說:“不發表這個東西不行,你既這麽大的麵子來了,就總得搞個什麽。”但多數國民黨人不以為然,據說國民黨中常委會在討論該問題時,爭論甚烈,後經邵力子解釋,說簽發公報是蔣總裁的旨意,這才得以通過。公報的名稱也作了變動。

    10月10日下午,**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國民黨代表王世傑、邵力子、張治中,在桂國客廳正式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代表會談紀要》。簽字儀式結束後,邵力子深有感觸地說:“此次商談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賴於毛先生之不辭辛勞。”當時正在桂園二樓的遂從樓上走下來與在場者—一握手,以示祝賀。蔣介石沒有出席簽字儀式,而是於當日下午4 時趕到桂園回訪的。晤談10分鍾後,偕乘車參加雙十節迎外雞尾酒會。至此,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和平文獻誕生了。由於這一天正好是雙十節《國民黨政府的國慶節》,所以這一曆史性的文件又被稱為《雙十協定》。

    值得一提的是《會談紀要》的措辭,尤其是第一條更耐人尋味。在談到該條時,文字是這樣表述的:“關於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一致認為中國抗日戰爭業已勝利結束,和平建國的新階段即將開始,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並在蔣主席領導之下,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雙方又同認蔣主席所倡導之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這種表麵上將“和平、民主。團結”和“政治民主化”分別與“統一”和“軍隊國家化”並列相提的表述方式,既回避了雙方先前關於誰先誰後的爭論,同時又在事實上堅持了**方麵的主張,因為把“和平、民主、團結”和“政治民主化”放在最前麵,無形中使之在程序上分別變成了“統一”一和“軍隊國家化”的前提。其措辭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絕。

    周恩來談判藝術之爐火純青,著實令人歎服。

    原準備在《會談紀要)簽署前返回延安的。為此,張治中於10月8 日在軍委會禮堂為舉行了盛大的歡送晚會。但是,蔣介石又插了一手,一定要過完雙十節再走。因盛情難卻,又在重慶住了兩日。

    10月10日晚,由周恩來。王若飛陪同,到山洞林園向蔣介石辭行、話別並長談。蔣介石再一次邀請下榻於林國官邸。

    10月11日晨,毛、蔣作了最後一次長談。蔣介石明確表示,在解放區的問題上他不再讓步。則告訴蔣介石,他返回延安以後,周思來、王若飛將留在重慶,與國民黨方麵繼續商談,努力解決《雙十協定》未能解決的問題。

    是日上午9 時左右,一同蔣介石最後一次握手、道別後,即乘車離開山洞林園,赴九龍坡機場。陳誠代表蔣介石到機場送行。與送行國共兩黨及各界人士握手告別,並與陳誠、張治中、陶行知夫婦在機場留影。還與在桂園服務的國民黨憲兵握手說,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登機前,指出:中國問題是可以樂觀的,困難是有的,但是可以克服的。9 時45分,偕王若飛在張治中的陪同下乘專機離開重慶返回延安。

    至此,為時43天的重慶最高級談判落下了帷幕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是走向國內和平,還是走向內戰,是建立一個新型的民主國家,還是重走蔣介石**主義製度的老路,這是擺在中國人民麵前的兩種命運和兩種前途。

    在這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大決戰中,東北地區以其優越的經濟條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突出的軍事、政治價值,成為美。蘇兩國十分關注的熱點中的熱點和國共兩黨極力爭奪的戰略區域。如果國民黨占領這一地區,那它就能利用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同華東、華中相配合,南北夾擊**及其解放區。反之,如果**控製東北,就可以形成背靠蘇、蒙、朝的戰略基地,根本改變長期以來被國民黨四麵包圍的狀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