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95章:孝順的研議

作者:星雲大師字數:1820更新時間:2023-10-29 19:56:01
孝順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到了今天,孝順的內容也變質了!有的人認為父母養兒育女,這是理所當然的責任,不應該要求兒女報答;有的人認為“孝”是應該的,“順”是不當的。因為多少父母,以他淺陋的知識,要求兒女聽從自己的主張,結果兒女為了孝“順”父母,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荒廢了自己一生的前途,殊為可歎! 中國的二十四孝,甚至動物裏的“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時常都被拿來當成教育子孫應該孝順父母的教材。然而,盡管有道之士言者諄諄,不斷說教;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你隻要走一趟醫院,你就會發現,兒童的病房裏,每天有多少孝順的父母進進出出,老年人的病房裏,則少有孝子賢孫的探視。一個母親可以照顧七子八女,但是,十個兒女也照顧不了一雙老父老母啊! 所謂“有空巢的父母,沒有空巢的小鳥”,父母永遠都是扮演著“倚門望子歸”的角色。父母在兒女麵前,永遠都是付出者,很少得到兒女的回饋。盡管儒家一再鼓勵青年要閱讀《孝經》,佛教也不斷提倡“父母恩重難報”,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呼應了這種道德的說教呢? 蓮池大師對於“孝”的意義,把它分為上、中、下三等,倒是至理名言。他說,對父母甘旨侍奉,生養死葬,隻是小孝;光宗耀祖,顯耀門庭,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脫離輪回,是為大孝。 中國傳統的孝道觀念,基本上是可以和佛教的報恩思想相互輝映的。在佛門中的孝親事跡不勝枚舉。例如佛陀為父擔棺、為母升天說法;目犍連救母於幽冥之苦;舍利弗入滅前,特地返回故鄉,向母辭別,以報親恩;虛雲和尚,三年朝禮五台山,以報父母深恩。在《緇門崇行錄》裏,孝親的懿行,更是不勝枚舉,例如敬脫大師的荷母聽學、道丕大師的誠感父骨、師備禪師的悟道報父、道紀禪師的母必親供等。 不當的順從父母,固然不必;但是忤逆不孝,甚至當前社會,不斷有弑父弑母的逆倫事件傳出,則為人神所共憤。畢竟,孝是人倫之始,是倫理道德實踐的根本。大而不孝,何以為人? 所以,孝,它維係了社會的倫理道德,促進了家庭的和諧健全。希望我們現代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都能建立一些新倫理道德的觀念吧!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