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五章 歙硯(1/3)

作者:浮觴字數:8230更新時間:2020-02-27 07:32:48

    傅清揚先找了個舒適的賓館住下來,次日一大早,就來到了龍華山古玩城。//  //論規模,龍華山古玩城不大,而且也沒有什麽名氣,遠不能和春明古玩城等享譽國內外的大古玩城相提並論。

    不過傅清揚還是很期待這次古玩城之行,不為別的,他這一次到古玩城尋寶,是想要找一方歙硯。歙硯出自龍華,在龍華山古玩城找到的概率自然要大一點。

    傅清揚曾經在朋友家裏看到過一方歙硯,結果就喜歡上了。可惜,一直未能找到一方屬於自己的歙硯。傅清揚身為古玩鑒賞家,自然對歙硯很有了解。歙硯因產於歙州而得名。以婺源龍尾山下溪澗中的石材所製最優,故歙硯又稱龍尾硯。唐開元年間已有生產,南唐時形成一定規模。歙硯石具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嗀裏,金聲而玉德”等優點。按然紋樣可分為:眉子、羅紋、金星、金暈、魚子、玉帶等石品。

    羅紋硯中,以紋理細密的古犀羅紋、魚子羅紋和暗細羅紋為最佳。歙硯因其石紋各異而擁有不少雅稱,如金星硯,硯石中灑布金黃色點,黑地黃星,宛若夜幕繁星;羅紋硯,藍黑細線似羅紋,細的如盤發,粗的似卷帶,起波的靈動,像卵石見扁見圓;蛾眉硯,臥蠶、柳葉都似眉,長的長,短的短,有的還成雙成對,恰似臉上掛雙眉。另外還有魚子紋、瓜子紋、棗心紋、算子紋、鬆紋、豆斑紋、角浪紋等,雕硯名家們一般都會因材琢硯。讓紋彩盡量展現出自然純樸的姿色,使得工妙手合一,交相輝映。盡管羅紋歇硯實用價值很高,但名氣並不是最大。歙硯中名氣最大的是金星硯。從唐代開采歇石以來,金星硯的名氣一直高居首位,被人們認為是歙硯的代表。金星硯硬度高,堅潤耐磨,且越磨越亮,衝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硯中之上等佳品。

    歙硯為華夏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龍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裏,幽穀謀潭,草木蔥貧,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硯山”之譽。從《婺源縣誌》上看,產石之佳者,不盡在龍尾山,尚有驢濟。洗泥坑、洞靈岩等處。統稱歙石,或婺源石。當時婺源歸歙州管轄,宋代徽宗年間改歙州為徽州,歙硯出名在徽州之前。故有徽墨之稱沒有徽硯之名。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敲擊時有清越金屬聲,貯水不耗。曆寒不冰,嗬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毫,雕刻精細,渾樸大方。歙硯雕刻經過曆代硯雕名家的辛勤耕耘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湧現出許多名家高手,並形成了多種流派。雕刻技法和設計繼承傳統之精華,又棄其俗氣、匠氣,使這項傳統工藝更具收藏價值。可惜,現在的歙硯材料非常稀少,因此,歙硯的價值也就自然而然變得很高了。

    由於歙硯石包青瑩,紋理縝密,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愛,故在歙州設置了硯務,並把觀工高手李少微招為硯務官;專理製硯事宜。南唐後主李煜稱澄心堂紙、李廷墨、龍尾棗心現為下之冠,使歙硯聲名益振。五代末,江南戰亂,硯坑淹沒,製硯業日趨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間,校理錢芝到歙縣任職,遣人找到了被淹沒的硯坑,便采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複出,製硯業重又興起。以後嘉右年間,再次征民工開掘。於是,精品歙硯又一次呈現繁榮景象,精品不斷問世,並湧現出以周全為代表的一批雕硯高手。在此期間,一些論述領硯的專著,如《歙州硯譜》、《歙硯》、《歙石辨》也相繼刊印。如今,在安州省博物館內,尚保存著一批解放後出土的宋代歙硯,其石質堅潤細密,雕琢古樸雅潔,了無繁縟之飾,看後令人爽心悅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