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章 台灣製糖(2/3)

作者:常歡樂字數:8782更新時間:2020-02-28 00:35:02

    甘蔗生長期主要受氣溫和品種影響,在台灣大約十四到十八個月,不過宿根的可以縮短,隻需要十二個月。但是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隻產量低,而且糖度也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為種植適期,因為製糖開工期從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夠生長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采收來配合。

    唐田做為台灣島屯田司蔗糖處的主管,他在具體的勞作中總結出一套輪作製度,可做到不浪費田地資源也不影響甘蔗生長。

    首先,因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這時唐田授意蔗農們間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長,趕在蔗苖長大之前收獲完畢,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個條件需要遵守,就是間作的作物不能對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響。適宜的作物有落花生、豆類、大蒜等,後來從中南美洲一帶取回了玉米、番薯、馬鈴薯後便種植這些作物。

    其次,在蔗苗長大以後,開始應用完整的輪作製度。通常是甘蔗一期新植,接著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獲前,把新植甘蔗種植在水

    糊狀泥土中,稱為糊仔甘蔗。它的優點是既不影響^ 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種植,還可節省整地築畦等作業費用。

    和第一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因為甘蔗的生長周期,決定了一年之內,糖場隻能開工兩三個多月,現階段民營資本恐怕也空耗不起。另外因為糖業的利潤豐厚,盧俊義想到日益增高的軍費開支,也放棄了與民分利的打算,決定由台灣道政府開設糖場,所有的利潤都由義軍獨占。

    在台灣道開設幾個大型的糖場,設置煮糖器具,因煮糖時正值農閑時節便臨時征用耕牛,用牲畜之力來拉磨,而工人的來源則是台灣道的地方守備軍,除了兩萬戰備軍之外,還有各州、縣、鎮的守備軍。

    蔗民們將甘蔗收割後,清除不需要的蔗葉、泥土、根須等,接著捆綁到牛車上,然後再運送到製糖工場。運送到工場以後,再細細清洗完畢,然後送進“石車”裏壓榨。

    石車是由兩個花崗石製成的圓柱形石磨製成,以牛拉石磨,甘蔗從兩個圓柱石磨中夾碾而過取得蔗汁,並產生蔗渣。兩個石磨組成的石車,需要十二三頭牛來拉磨,後來則采用牛拉和水車推動的聯合方式,使得可以多番壓榨,使得蔗髓當中的糖汁能基本都榨取出來。

    然後再將蔗汁加熱,隨後加入石灰淨化,讓雜質沉澱,取得較清澈的甘蔗汁,然後將清汁煮至羹狀,沾之會黏手時,一邊冷卻一邊以木棒攪拌,使糖漿能均勻結晶成顆粒狀,即俗稱黑砂糖或紅糖的赤糖。烹煮時會有雜質浮沫產生,以木瓢撈出,冷卻沉澱後可作為養豬飼料,或拿來釀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