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1/3)

作者:常歡樂字數:7832更新時間:2020-02-28 00:38:19

    康二年末,在所有漢族軍民的齊心協力下,將女真族。盧俊義基本算是完成了驅除韃虜、恢複大宋的目標,挾此大功,萬民景仰,再遵照宋徽宗趙和宋欽宗趙桓的遺詔,在齊國將領擁戴和不斷上表下,民意難違,盧俊義宣布正式登基稱帝。

    盧俊義原準備在汴梁開封登基,後來深覺汴梁在久經戰亂死傷甚多怨氣甚重不堪再為京師,而原來的西京洛陽經過一百多年的休養生息和建設,已經成為跟北京大名府、杭州、成都一般僅次於東京汴梁的一線城市,隻需要稍作調整就可重做都。

    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屏障,地處河南平原地區的北宋的都汴梁就直接暴露於北方遊牧騎兵的鐵蹄之下。宋太祖趙匡胤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很早就看到了汴梁作為都的天然缺陷。所以一直主張先遷都洛陽,進而遷都長安。依靠關河險固,來保衛都安全。但這一遷都政策,由於趙匡胤的逝去而告中斷,太宗趙光義和後來的皇帝缺乏太祖皇帝高明的軍事戰略眼光,貪圖汴梁的運河漕運便利,不想遷都。而為了保護缺乏天然地利的汴梁城,北宋隻能依靠大量軍隊來進行防守。而為了減少造成藩鎮割據的可能,宋太祖又杯酒釋兵權,把最精銳的禁軍集中於汴梁親自控製。到宋徽宗末年,汴梁的禁軍已達到近九十萬,如此之多地軍隊集中在東京汴梁,依靠周圍地區是絕對無法供養的,所以隻能靠漕運,九十萬禁軍,以每人年餉五十貫計,光軍餉支出就需要四千五百萬貫的財政支出,加上這些軍人的各種生活需要,汴梁周邊同樣無法滿足,還是得依靠漕運。對漕運的依賴,使得北宋定都於無險可守的東京汴梁,而防衛隻能靠禁軍數量,禁軍由於待遇優厚而缺乏戰鬥力,變成老爺兵,隻能繼續增兵,結果禁軍逐年增加日漸龐大,使得汴梁社會生活和國家運行更加依賴漕運,無法遷都,最終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長安破敗缺乏漕運可能,自然不適合做都,但是洛陽相對汴梁來說,距離運河並不遠,汴梁的運河其實就是隋朝東都洛陽到揚州地故道。而洛陽三麵依山,嵩山、熊耳山、山環抱,北據黃河和中條山,比起汴梁的國防地理形勢要優越得多。

    但北宋終究未能遷洛陽,結果導致積貧積弱,最終亡國於女真人手裏。

    所以盧俊義力排那些趙宋舊臣的意見,執意建都在洛陽。

    但他給軍務院總建設部李雲和陶宗旺三年的時間,讓他們在靖康五年將洛陽修繕好,再將洛水、汴河疏通擴寬,到時候再舉行登基大典。

    在靖康三年一月,盧俊義先在汴梁東京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登基加冕儀式。先是祭奠了宋徽宗和宋欽宗的亡靈以及死於靖康年間地各位趙宋舊臣,隨後宣讀宋徽宗趙和宋欽宗趙桓的遺詔,然後是以張叔夜、種師中為的趙宋朝廷舊臣上表勸進,繼而是許貫忠、燕青為地新臣子上表勸進,盧俊義根據禮儀三番相拒後,接受了勸進,成為宋朝新一代皇帝,廢除齊國國號,並按照宋徽宗和宋欽宗的遺詔,奉宋哲宗皇後孟皇後為太後因趙的鄭皇後死於亂陣中,而根據跟趙宋舊臣的商議,盧俊義暫不分封自己地父母和祖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