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雄掃六合(下)(1/5)

作者:王剛字數:31036更新時間:2023-10-30 06:08:05

    (八)重遊

    這裏似乎沒有什麽變化,除了稍顯殘破。我蹲下身,手在磚牆上仔細摸索,嗯,昔年刻下的“大牛楊三是龜蛋”字跡猶在。我笑起來,童年時光湧上心頭,卻變得異常溫馨。

    我是刻意故地重遊。一路上,我試圖重現昔日記憶,可是麵對斷壁殘垣、成堆瓦礫,以及燒焦的梁柱門窗,我不得不放棄,並懷疑起自己的決定是否可笑來。

    幸好,這城東一帶多是平民居住,未遭兵火,這故宅方得以保存完好。我不由長舒一口氣,隨即感到可笑:這裏早已和你無關,你激動什麽?

    吱呀一聲推開門,我邁步進去,仔細打量著屋內的一切。心裏激動不已。

    擺設基本未變,炕在窗前,灶在灶間,牆洞裏放著油燈,屋角處堆著柴火……熟悉的舊日氣息撲麵而來,恍然間,眼前出現那十幾年前的一對母子——

    母親放下米袋,靠在門上喘息。小趙政跑過去,抓住米袋,齜牙咧嘴卻拖不動。母親莞爾一笑,頓時忘卻了疲勞。

    母親將菜裏不多的肉夾到兒子碗裏,小趙政懂事地夾回給母親。母親嘟起嘴,裝作生氣,小趙政想了想,將肉分開,自己挑了一小半。母親欣慰一笑,眼睛裏亮晶晶的。

    寒冷的冬夜,母親醒來,把薄被子向兒子那裏勻一勻,細心為兒子掖好被角。

    見到母親洗過衣服,雙手凍得不聽使喚,小趙政眼含熱淚,心疼地將這雙皸裂的手揣進自己懷裏。

    ……

    我立在屋子裏,看著這對母子相依為命,生活艱辛而不乏溫暖,內心的百感交集最終化作無盡的傷感黯然,仰天長歎。

    從故宅出來,我命令王翦立即派人尋找這一帶的住戶(邯鄲兵少,很多百姓都去守城了),將他們召集起來。王翦不解,但沒說什麽,領命而去。

    其實我想的很簡單:邯鄲並入大秦,邯鄲人便是我大秦的子民。過去的老鄰居若還在的話,挑些機靈恭順的婦人,送去萯陽宮和母親做伴,既可為母親解悶,又可讓他們生活得好些;同時,我也很想看看,當那些人見到昔日飽受白眼的小男孩如今貴為秦王,會是怎樣一副表情。

    我在邯鄲逗留了兩日,便準備啟程返回鹹陽。

    恰在此時,噩耗自鹹陽傳來。執掌王族事務的宗正差快馬呈上密報:太後鬱鬱而終,彌留之際懇請陛下原諒。

    母親……

    我頓覺渾身無力,腦海裏刹那間閃過的全是母親的好——

    母親蹲下身,用袖子替我擦掉臉上的灰泥……

    母親就著幽暗的燈光,替我縫補好破口的衣服……

    母親用身體替我抵擋趙人的拳腳……

    趙人猙獰的麵孔、揮舞的拳腳,母親散亂的發髻、驚恐的眼神……

    我的眉毛逐漸豎立起來,目光變得凶狠——

    “那些人呢!”

    王翦一愣,隨即會意,很快道:“臣已經奉命找到那些住戶,除了戰死的,他們都在家裏待命。陛下要……”

    “朕要他們死!”我大吼道,“悉數坑殺!快去!”

    看著暴怒的我,王翦眼光複雜,轉身去了。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讓自己平靜下來,看一眼那份密報,心裏一酸,潸然淚下。

    母親,我們的恩怨……就此了斷。

    (九)刺殺

    回到鹹陽後,我平靜地為母親辦了喪禮,將這個既給我關愛亦令我蒙羞的女人送回地母的懷抱。

    稍事休整,我開始將目光放在地圖上。此時,我小時候生活過的趙國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雁門、恒山、巨鹿、邯鄲四郡。我的目光順著邯鄲向南,直到大梁。

    韓、趙已滅,餘下的燕、齊、楚、魏四國裏,以魏國最弱。

    幾乎就在我做出決定的一刻,燕國的使者到了。

    這個消息是中庶子蒙嘉稟告給我的。成蟜作亂時,蒙氏滿門戰將幾乎全部殉國。除了蒙武,便隻剩下這個遠親蒙嘉。出於補償心理,我便提拔他為中庶子。這個蒙嘉看似木訥,實則機靈風趣,時不時蹦出兩句笑話,逗得我開懷大笑。他不但能討我歡心,且表現得勤勉幹練,所以我很寵信他。雖然蒙武曾私下提起,這個遠親曾因貪墨之罪受過軍法,我卻不以為然。

    這回,蒙嘉喜滋滋來見我,進門便道:“陛下,大喜之事啊!”

    我一愣,問道:“喜從何來?”

    “陛下,”蒙嘉雙目放光,故作驚奇道,“咦,陛下英明神武,難道沒聽說嗎?”

    我笑罵道:“少拍馬屁,快說!”李斯是重臣,我總須敬重些;趙高是宦官,我得保持威嚴。隻有這個蒙嘉既會辦事,又能令我放鬆,不必端著大王的架子,是以得到寵信。

    “是是是,小人這就說。”蒙嘉笑嘻嘻道,“陛下滅趙後,可把燕王姬喜嚇得是屁滾尿流。他生怕咱們……哦,生怕陛下發兵過去滅他,所以呢,主動要求將督亢之地獻出來!您說,這是不是喜事呢?”

    這真是大出我的意料,這督亢乃燕國最為富庶的地帶,燕王姬喜此舉可謂賠了血本,他真的被嚇成這樣?

    “還有哪,陛下!”蒙嘉見我麵帶喜色,趁勢道,“燕王這次可是誠心求和啊,送來的不隻是土地,還有一個人的頭呢!”

    “嗯?”我大為好奇,“誰的……頭?”

    “您猜猜?”蒙嘉有意賣個關子。我瞪他一眼,他卻嬉皮笑臉道,“陛下別瞪我啊,小人若是屁滾尿流,怕熏著您——您聖明,還能猜不到嗎?”

    這個油嘴滑舌的小子!我笑罵一句,道:“難不成是那樊於期?”

    “陛下果然料事如神!”蒙嘉驚呼一聲,表情語氣十分誇張。

    我頓時大為欣慰,這燕王既然殺了樊於期,足可見其誠。

    樊於期乃成蟜手下大將,兵敗後逃至燕國。我數次向燕王求索,均被他拒絕。後來攻韓攻趙,我便暫且放下此事。雖則那樊於期並非什麽大人物,但其投奔燕國,令我著實不快。此番燕王獻上他的人頭……嗯,他確是怕了。

    我看了蒙嘉一眼,不解道:“接待使節並非你職權所轄,如何你卻這般熱心?”

    蒙嘉跪下,一臉悲壯道:“陛下,方才臣出城辦事,正巧遇上燕國使者的車馬。臣想到陛下平日教誨——‘凡大秦官員須盡心為國’,故而安頓他們住進驛館,便來向您報喜……臣確是越俎代庖了,甘心受您責怪,絕無怨言!”

    我心裏高興,笑罵道:“蒙嘉,你知道這是喜事,朕絕不會責罰於你,才如此說的罷?你這點小心思,當朕看不出來麽?”一揮手,“算啦,下不為例就是。你去告訴那燕國使者,朕明日便會召見他。”

    莊嚴肅穆的大殿上,燕國的兩名使者雙手捧著物事,遠遠走來。

    自宮門口至大殿,再到朝堂上,要經過三道崗哨搜身。大殿兩側亦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佇立著禁衛武士。因此我並不擔心刺客。

    近了,兩人停在丹墀之下,跪拜施禮。其中一個朗聲道:“燕國使者荊軻、副使秦舞陽拜見秦王。恭祝萬歲萬歲萬萬歲!”

    嗯,這個使者倒挺乖覺。

    我傳下口諭,命正使上階覲見。

    那個乖覺的使者荊軻緩步拾級而上,在距離我五步處停下腳步。這人年紀不大,個子不高,亦不甚強健,反倒有些儒雅之氣。他麵帶微笑,雙手捧著一隻精致的木匣,十分謙卑地立著。

    我凜然發問:“聽說,你帶來了樊於期的人頭?”

    “是,陛下。”荊軻語態謙恭,“我王聞知陛下滅趙,畏於大秦天威,情願割地求和。為表誠意,特將樊於期人頭獻與大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