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五百六十八. 盟友......(2/3)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7656更新時間:2020-02-28 04:23:54

    盟軍陣亡高達驚人的35000人,被俘60000人,失蹤5000人。

    十萬人的損失,也就是說盟軍損失了他們在北非一半的力量。

    更加關鍵的是。他們的補給基地遭到了德國空軍無情的攻擊,盟軍的補給現在也開始出現了大問題。

    而就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結束的當天。在伊朗也傳來了讓人振奮的好消息:

    軸心**隊在“紮赫德巴裏馬會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德黑蘭已經在望!

    在這場會戰中,原本控製著伊朗南北兩部分的蘇聯和英**隊重新聯合起來,應對來自軸心國的進攻。

    但是那些德意誌的將領們沒有辜負亞力克森男爵的期望,他們在紮赫德巴裏馬成功擊潰了蘇英聯軍。

    在伊朗的親德勢力比比皆是,紮赫德巴裏馬會戰結束後,那些親德派們在沉寂了許久之後又重新開始活躍起來,做好了歡迎德國人到來以及老國王禮薩汗歸來的準備。

    蘇英勢力在伊朗,遠沒有德國人在這裏那麽受歡迎。伊朗大多數人更希望看到德國人出現在伊朗的土地上......

    隨後,德國政府開始宣布戰犯名單。

    在英蘇聯軍1941年9月17日進入德黑蘭後,逮捕了那裏包括外交官在內的所有德國人,其中一半被俄國抓到西伯利亞,大多慘死;另一半被英國流放澳大利亞。

    現在,是該算賬的時候了。

    而且即便到了這個時候,蘇英兩國之間依舊充滿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1942年初,伊朗接受了《三國同盟條約》,事實上這個新“盟友”被英蘇瓜分了。英國人在其占領的南方,支持部落勢力,對抗中央政府;蘇聯則在其占領的北方,扶植了“人民黨”。

    現在,德國人到了,是該結束這一切了......那些外交官的血不會白流,那些德國人的血同樣也不會白流......

    ......

    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大約有15200名德國士兵陣亡、失蹤、被俘,為了贏取勝利,這樣的代價完全是值得的。

    以少勝多向來都是德軍的傳統,相比於意大利人,德軍才是真正的軍隊。

    至於意大利人?除了一個特瑞奧裝甲師表現得勉強還算及格,其它的意大利人......

    塔瓦斯奇上校就是其中一個。

    這個指揮著1500名士兵的意大利上校,向不足一百名英國人投降,這足以成為戰場上永恒的笑柄。

    更加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還多得是。

    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克林根貝格少校發現了英國人一個臨時的戰俘營......

    準確些說,這根本不算是什麽戰俘營......沒有鐵絲網,沒有看守士兵......沒有機槍,甚至連一根竹籬笆都沒有......

    英國人隻是在這裏畫了一些白色的線,代表著這就是俘虜們關押的地方。

    而讓克林根貝格和他的隊員們目瞪口呆的是,就在這麽一塊空地上,一千多意大利俘虜整整齊齊的坐在那裏一動不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