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0.發展(1/3)

作者:Dr陳01字數:7302更新時間:2020-02-29 05:09:39

    日軍淶陽縣城指揮部

    “旅團長閣下,對不起,讓皇軍蒙受此等損失,在下唯有切腹,以謝天皇。”

    “田中君,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指揮部此次召你回去,是另有安排。”

    “嗨。”

    “浩醬,你是我近衛家的好孩子,我一定會抓住凶手,放在你的靈前祭奠!”

    ……

    周衛國自然知道,一線天一戰,直接滅了鬼子一個中隊,足夠淶陽地區的鬼子心疼的。在淶陽地區,日軍的兵力也就一個旅團,人數在5000左右,而且還分散在各地,據守各地據點,可以說,在淶陽縣城,鬼子的總數也就1200人,兩個大隊,所以,一線天一戰,也確確實實打疼了鬼子。可也就5000鬼子,就嚇倒了這麽一大個地區的中國人。

    說起來,日軍的三八大蓋並不是什麽先進的武器,38大蓋是1905年時的步槍,日軍一直用到了二戰,38大蓋具有精度好、射程遠和槍身長利用於白刃格鬥的優點,事實上,由於彈丸細長(二戰時最細長的彈頭)和特殊的被甲,6.5毫米友阪彈在剛剛離開槍口時的子彈章動效應非常明顯,穿入人體後很容易爆裂變形,所以三八式步槍在200米距離內的殺傷力非常強大。在200-600米內,彈頭進入飛行穩定期,因為膛線纏距短,彈頭的陀螺效應明顯,所以彈道平直,精度高,可能侵徹力比別的彈種強一點,但這種強是建立在彈道軌道都是均質組織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子彈在穿透人體的過程中,不能碰到任何骨頭,不能穿過太複雜的內髒,否則一樣會產生翻轉效果。600米以後,因為動能降低,彈頭失穩,由於長徑比大,空腔效果也不會比別的槍種差。也就是說,在抗日的戰場上,在一個恰當的距離(200-600米),讓子彈穿透人體極小的無阻礙區域,才真的有可能發生傳說中的三八大蓋殺傷力差,一槍穿兩眼的情況。“三八”式步槍配有單刃刺刀,刀長500毫米。三八大蓋真正的缺陷是動能不足帶來的侵徹力不足,對擁有防護(頭盔)的士兵殺傷力低下。

    而日軍所用輕機槍主要是人稱“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後裝備中國俗稱為“拐把子”的九六年(1936年)式。歪把子機槍的優點是射擊準確,但供彈不暢,隻能一次5發的短射,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彈殺傷力不足,殺傷性能不如中國各派軍隊主要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通用德式7.9毫米彈)。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還是被日本打的節節敗退,很大的原因,是工業係統支持下得優勢,

    與成係統的軍隊編製相適應,是近代化工業國家的日本為自己的軍隊提供了相配套的完備的武器裝備體係。

    不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兵的素質和訓練:優良兵源與嚴格訓練造就公認強兵,而且,根據統計,幕府末年的日本,識字率就相當高,據統計當時的日本人,男子有45%識字,女子有15%識字。到明治維新大興教育之後,1872年,日本公布《學製令》,到35年之後的1907年,日本的小學就學率達到97.83%,基本做到了小學教育的普及。可1907年的時候,中國還在各大帝國的壓力下發抖,清政府還在為了王朝的延續不斷的出賣百姓的利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