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33章 香江旺角(1/2)

作者:陶良辰字數:8732更新時間:2020-02-29 22:02:03

    氣溫在十七度左右,冬天的香江不算冷。

    韓宣隻穿著圓領薄毛衣,加上件外套,車窗大開,反而有種舒服感。

    DB7聲浪轟鳴,香江從不缺豪車,不過對於這種銀色新款007座駕,路邊市民也不會吝嗇於抽出時間看上一眼。

    最近007這個名字經常能聽到,但那是因為周星池的《國產淩淩漆》,讓洞洞拐很是火了一把。

    影院門口還貼著這部電影的海報,可惜已經下線,韓宣沒機會去電影院感受。

    有著小市民繁華文化的香江,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香江維多利亞港,認為它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

    在鴉片戰爭後,英國政府分三次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江,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江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曆史。

    在華夏看來這裏是國外,在國外看來這裏是華夏,雖然還沒正式回歸,可香江的生活習慣和內地大同小異,老外們從中可以看出華夏文化的影子。

    此時正麵臨回歸,多數香江人,心裏是不願意的。

    英國正在開放“逃生通道”,私下發放三十萬居英權,給香江居民逃到英國的機會,對富豪們的遷居政策,尤其寬鬆。

    他們以後發展怎麽樣,韓宣不太清楚,但留在香江的富豪們大多發了財。

    華夏改革開放後,物資不需要通過香江中轉,已經可以脫離這個對外窗口,卻還是劫貧濟富,放棄一些內地港城的發展機會,保住香江原有地位,可算是仁至義盡。

    在英國控製香江的最後十多年裏,連續幾次修改《英皇製詔》,內容包括拿走港督對立法局的所有控製權、對所有法官的獨斷任免權等等。

    很明顯,殖民政府在最後的歲月中,不是忙於卷包袱,而是照搬從印度及馬來西亞等殖民地撤退時的那一套,陰毒地修訂香江的法規法則,製造矛盾並鼓勵內鬥,放任社會各個階層與政府對著幹。

    回歸後,特區政府所擁有的是被去掉大部分核心權力的特首、山頭主義萌芽的部門、喪失了要害執法權力的警隊、還有傾向同情政治鬥爭的司法界。

    將來香江年輕一代,喊著華夏忘恩負義的同時,卻不知道在1998年金融危機時候,人民大會堂裏擲地有聲:“隻要特區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係匯率製度!”

    而內地罵著香江人白眼狼時候,也不知道當年西方國家、港英當局對華夏“全麵禁運”,是香港企業家霍英冬等人,突破鐵幕封鎖,向內地運輸大量物資。

    在改革開放初期,政府摸不著頭腦時候,是香江人率先在內地創辦企業,給外國資本做了表率。

    不管願意,兩個地方早就有著斬不斷的關聯,互相仇視反而沒有好處。

    韓宣腦子裏放空想著這些,汽車往北行駛,道路並不寬敞,多數樓房挺破舊,停好車步行逛街。

    未來的先達廣場,如今是盛極一時的先施百貨雙子店之一,路邊炭燒雞腿、咖哩魚蛋、煎釀三寶等小吃攤飄出香氣。

    瞧見賣甘蔗汁和椰汁的攤子,韓宣拉著奶奶走過去,問道:“給我來杯甘蔗汁,小杯的,多少錢?”

    說話用的是普通話,他長輩們會說粵語,但韓宣從沒學過,隻會一點點。

    見這年輕女孩滿臉茫然,又用英語重複了遍,她還是聽不懂。

    韓宣無奈指了指甘蔗,再指向小杯子,給了她五十港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