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一節 話裏有話,弦外之音(1/3)

作者:瑞根字數:9008更新時間:2020-03-01 00:59:11

    對於這個問題這些現象,陸為民不好置評。

    事實上鄉鎮企業的狀況在經曆了八十年代末期的輝煌之後,就開始出現下滑趨勢,這種趨勢在九十年代中期顯得尤為明顯。

    隨著私營企業逐漸擺脫了行政束縛,國家政策逐漸對私營企業的解禁,私營企業的活力逐漸開始展現出來,發展突飛猛進。

    而以鄉鎮企業為代表企業在機製上陷入了和國企一樣的官僚病,但是在資金和技術以及國家各方麵的扶持政策上又遠無法和國企相比,而機製和活力上又遠無法和私營企業相提並論,這種陷入前後夾擊的情形下,很快就開始衰敗下來。

    關於“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爭議也開始從理論界向政界延伸,以鄉鎮企業為主導的“蘇南模式”和以私營經濟為主導“溫州模式”在經曆了前期“蘇南模式”壓倒“溫州模式”之後,逐漸被“溫州模式”所壓倒。

    而一些思想更為敏銳觀念更為開放的蘇省官員已經開始反思“蘇南模式”的弊端,並且提出了要改革現有蘇南集體企業經營模式,明晰產權,推進企業產權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這種產權改革其實就是前期浙省那邊已經嚐試過的,隻不過浙省那邊的動作雖然大,但是卻是不吭聲悶頭幹,所以一時間也沒有引起多大波瀾。

    蘇省的幹部們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顯然就沒有那麽注意了,很快就引來了國內媒體的聚光燈,即便是蘇省省委書記在最初表態支持產權改革後,也不得不小心的收了一收,表示這隻是他個人意見,還需要常委會進一步研究。

    昌江這邊的情況也大體相似,隻不過這邊無論是鄉鎮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的發展都無法和江浙那邊相比,陸為民在雙峰就已經大刀闊斧得把所有的集體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轉讓等方式來轉化為私營企業。

    而事實也證明陸為民的觀念是正確的,企業一旦解決了產權問題,其發展的速度便會得到全麵釋放。

    雙峰的鄉鎮企業搖身一變成為私營企業之後,迅速爆發出空前的活力,其發展勢頭比起那些招商引資而來的引進企業更為強勢,隻是因為在規模上略有不足而已,但毫無疑問的在雙峰全縣經濟發展中扛起了半邊天。

    隻不過在鄉鎮企業產權量化改製這個問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陸為民這麽大的膽魄,畢竟這是要冒相當大的政治風險,他們都寧肯采取走招商引資的路子而不願意去觸動原有的集體企業。

    一旦改革效果不彰,或者因為牽扯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操刀者很容易陷入麻煩中,而這對一地主官的升遷也許就是致命的,他們都寧肯回避這一問題。

    陸為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然這也與他前瞻性視角有關,至少他印象中還沒有哪個因為推進集體企業產權量化改製而受到冷落,隻要你很小心的在改製程序上做得更周密細致一些,而相反這種創造性的改革,反而容易獲得一些在觀念上較為開放的領導青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