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34章蕭氏(2/3)

作者:河邊草字數:10228更新時間:2020-03-01 02:25:26

    沒怎麽費力就勝了一場的蕭銑也不太好受,大勝之下,他的近臣以及幕僚們卻分作了兩派,爭吵不休,同時也讓蕭銑遲疑了起來。

    很好理解,擺在蕭銑麵前的路本就有兩條,先平定江南,再圖蜀中,還是先據巴蜀,再定江南。

    本來他治下的臣子們大部分就都是江南人氏,自然偏向於先收複家鄉故土,也好回去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隻是蕭銑的幾個近臣都不含糊,戰略上的眼光更非旁人可比。

    他們勸蕭銑入蜀,要的不但是天府之國,他們的目光其實也在關西逡巡,什麽荊州,什麽江南在他們眼中,都和關西沒法相比。

    之前雜音少,是因為他們聲望很高,沒有旁人插話的餘地,而現在大勝一場,雜音頓時多了起來。

    毫無疑問,不管在什麽地方,眼光淺的人都要占多數,當然,不管有不同的多少聲音,最終決定大方向的還是蕭銑。

    可到了關鍵時候,蕭銑的缺點頓時放大了開來,這位南梁遺脈,隋室貴胄耳根子軟的毛病也就顯露了出來。

    他既對幾個得力近臣表現出了信任,又對其他人的說法動心不已。

    於是左右猶疑之下,他看到的以及內心衡量的其實不是旁的什麽,而是遠近親疏。

    岑文本,王仁壽,周法明,寧長真等人各有來曆,也都是江南世閥中的翹楚人物,這樣一個群體,守望相助之下,其實和李淵治下的關西世閥子弟沒什麽區別,既得蕭銑信重,卻又有著諸多防範之意。

    他們毫無疑問,是主張入蜀一派的代表人物兒,而且他們聯合起來,也確實能壓住其他的聲音,這讓蕭銑很不舒服。

    而另外一派的人就很有意思了,他們是以秦王董景珍,大將軍張繡為首的諸王以及軍中將領,他們毫無疑問是蕭銑起家的班底。

    他們出身普遍不高,奇妙的地方在於,他們既與那些世閥子弟不太對付,卻又仰慕江南大閥的雍容,極其願意跟世閥子弟交往,不然的話,蕭銑也不會從一介縣令上被他們推舉為首領。

    對於這些人,蕭銑就沒那麽多的顧忌了,出身顯赫的他,天然就認為自己有驅使他們的權利。

    事實上也證明蕭銑和李淵很相似,有的地方卻又完全不同。

    李淵吧,對家世的看重已不用多說,蕭銑同樣看重家世,可他和李淵不同之處在於,他覺著董景珍等人用著很順手,他願意給他們施展才幹的舞台。

    可話說回來了,他這種看重對於董景珍等人來說可未必是什麽好事。

    舉個例子吧,當初董景珍等人欲要起事,董景珍提議推舉蕭銑為首,其他人等並無異議,此時蕭銑也招降了沈柳生義軍。

    董景珍派徐德基迎之,沈柳生為爭座次,殺徐德基,當頭給了董景珍等人一棒,蕭銑聽聞此事,對沈柳生很是讚賞,許其為車騎大將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