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60章過河(四)(1/3)

作者:河邊草字數:10462更新時間:2020-03-01 02:29:27

    近萬唐軍徐徐撤兵而去。

    這個時候,李神符非常果斷,隻留下五百人駐守營寨,稍稍接應退下來的唐軍前鋒兵卒,自己則率大軍主力返回馮翊。

    可這一下便暴露出了這位李唐國戚臨陣經驗不足之處,先是派兵死守河灘,戰事稍有不利,便決定退兵,攻防轉換太過突兀,很容易便形成了戰術上的混亂。

    臨敵之際,將領揮灑自如,軍隊如臂使指,這是很多藝術作品中英明將領的形象。

    可在現實當中,領兵將領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不會是戰時臨時靈光一閃,便能做出來的,戰前必須跟麾下部屬們商議清楚,做好溝通。

    也就是說,大軍接戰之後,給領兵之人選擇的餘地並不多,總要在既定的戰略戰術中進行選擇,任何倉促的舉動,都很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其實自古以來無數戰事都表明,領兵一旦過萬,接戰後領兵將領所能做的隻能是對軍將微調而已,這也是不少將領在接戰之初一般不會全軍而動,總要留下後備以防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

    而李神符這種說撤就撤的果決,不但讓部將們非常不滿,而且在事實上造成了不利的後果。

    首先,在這樣一個時刻,部將們就算很理解郡王撤軍的原因,可還是讓他們覺得,此舉非常不妥,您這是怯敵畏戰呢?還是特意來給敵人送禮的?

    其次則是,唐軍主力一旦後撤,實際上就是將駐守河灘,正與敵軍交戰的四五千人給丟下了,給人的印象則是,雖然未敗,卻有如斷尾求生一般。

    按照李神符所想,本應是徐徐退後,有接應,有斷後,很符合兵法的一個程序,可場麵最終卻弄的非常難看。

    當然了,縱觀這位襄邑郡王的人生軌跡,他的臨敵表現其實也就有情可原了。

    作為西魏八柱國李虎的孫子,弓馬嫻熟,深諳兵法韜略那是一定的了,可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兄長李神通長大,受到的教導也便缺失許多。

    再加上身在長安,楊廣三征高句麗時,關西貴族紛紛逃避兵役,長安李氏是其中佼佼者,到了李淵率兵南下的時候,李神通僥幸逃到外間,聚兵響應。

    其實即便是李神通,也沒打過什麽像樣的戰事,最後的功勞多數還是搶自己侄女的,可見他們這一脈其實已經不太像樣子了。

    而李神符更慘一些,在長安被刑部尚書衛玄捉住,好懸沒掉了腦袋,直到李淵進了長安,才把他給放出來。

    之後無論是義寧還是武德的這些年,李唐諸般戰事皆與李神符無緣,因為他年富力強,又向稱知兵,被李淵留在京師掌管皇帝親軍,若非屈突通名氣很大,殷開山也很有才幹,他應該入兵部任事才對。

    如今來到河邊駐守,而領兵來阻敵軍過河,其實是李神符最接近戰場的一次,也是他親自操刀為戰的一次。

    所表現出來的領兵才幹……嗯,隻能說可圈可點吧。

    他給敵人的感覺其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唐軍主力毫不猶豫的調頭而走,河灘上的唐軍本就有些頂不住了,他們的敵人狂野凶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