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68章戰術 三(2/3)

作者:河邊草字數:6330更新時間:2020-11-05 17:09:26

    甚至李世民心下裏都在想,若他手下有如此強軍,何愁天下不定?嗯,按照後來人的話,這才是真正的羨慕嫉妒恨。

    多年過去,強弱易勢,連半渡而擊都需精打細算了,既不能放過太多,也不能少了,真真的讓人頭疼萬分。

    縣衙大堂之上,眾人商議良久,漸漸分為兩派。

    一邊覺著應該再等等,十餘萬大軍,再加上守馮翊的襄邑郡王李神符所部,足可謂兵力雄厚,其中唐軍精銳又占了大半,若不能趁此良機,重創來犯之敵,豈不惹天下人笑話?

    另外就是反對的人了,他們則認為大家身後便是長安,一旦任由來敵站穩腳跟,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敵軍不勝而勝,唐軍則不敗而敗,到了那時,沒誰再能挽狂瀾於既倒,即使屈突通率軍來援也是不成。

    倒是沒誰主張回防京師的,不然少不得要掉下幾顆人頭。

    最讓李世民哭笑不得的是,來自長安的上令姍姍來遲,令萬年縣立即招募壯士民夫,限三日內趕到渭南聽令。

    渭南是陝東道行台的治所,位置上也沒什麽可挑剔的,隻是時間上可就太慢了,真要按照這樣的時間表來的話,三四日之後,別說晉軍已經全軍過河,估摸著整個馮翊郡都已丟了個幹淨。

    長安的衛府將令,兵部令喻,甚至是皇帝詔書,肯定不止去到萬年縣一個地方,甚至有可能已經詔屈突通引兵東還。

    可還是那句話,長安的反應太慢了。

    朝中門閥林立,多年間糾纏不清,再加上近些年太子和秦王兩邊黨爭不斷,平時也罷了,一旦到了緊要關頭,便也讓長安的軍事行政體係遲緩的像個遲暮的老人。

    實際上,到了這一日的晚間,李破還沒叫苦,李世民先就撐不住了。

    原因有很多,首先,晉軍的斥候越來越頻繁的向萬年縣方向靠近,顯然發現了這裏的異常,而晉軍的精銳也表現在了這裏。

    斥候們像狼一樣圍著萬年縣,即便損傷越來越重,也自逡巡不去,再過些時候,萬年縣大軍的虛實也就遮掩不住了。

    再有就是,襄邑郡王李神符最後一封親筆戰報,嗯,也可以說是求援書信也來到了李世民手中,晉軍先鋒數千人已至馮翊城下。

    這意味著什麽李世民自然清楚,晉軍過河的人數怕已不是小數目了,這是一支大軍在伸展軀體,給自己製造戰場上的回旋餘地。

    另外更讓李世民鬧心的事情發生了。

    長安那邊急詔太子李建成至渭南,領陝東道行台兵部尚書,另兼陝東道行軍大總管,轄製河邊大軍外,京兆,馮翊等各郡縣守軍,民夫皆歸其任意征調。

    這封詔書自然沒有被送往潼關,就直接來到了李世民桌案之上。

    先是詔太子回京,如今又委以軍國重任,顯然太子還是太子,其在潼關的拙劣表現並沒有損害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

    李世民看完這封詔書之後,光火的恨不能把整個長安城都給燒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