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08章諸事(1/3)

作者:河邊草字數:6690更新時間:2022-01-28 16:10:22

    自從大唐元貞四年科舉京試之後,鄉試,道試改為每年一次。

    道試拔選出來的士子為舉人,這個時候按照朝廷的規定,他們已經具備了入仕的資格。

    也就是說舉人不管為幕還是選擇入仕,都會比別人有競爭力,差不多就和後來拿著文憑求職一樣。

    舉人算是大學畢業,鄉試出來的秀才就相當於專科生,朝廷用人的時候自然會擇優錄取。

    當然了,科舉才進行了幾年,京試才隻一次,科舉選上來的這點人還遠遠補充不了朝廷每年缺職。

    所以說朝廷錄用人才上麵依舊保持著很大的彈性,有人借此又提出了舉孝廉的事情。

    這個李破沒多大興趣,孝廉是漢代察舉製度的產物。

    取為人立身,以孝為本,任官從政,以廉為方之意。

    可當時門閥世族壟斷了上層建築的情況之下,便為一些人的來往鑽營提供了機會,互相吹捧舉薦,弄虛作假的事情層出不窮。

    所以當時便有童謠譏諷,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前隋時也曾舉孝廉,作為科舉的補充,效果不大,多數是為正風氣而行,配合的是文皇帝楊堅施行的複有漢禮政策。

    最有名的就是張清豐,開店賣燒餅的,以孝行聞於鄉裏,舉為孝廉之後,人家以要侍奉雙親為由,沒有出仕。

    其實純屬扯淡,一個賣燒餅的來當官,你讓他去幹什麽?不定什麽時候就掉了腦袋,不過當世就喜歡這樣的調調兒,屬於立典型的範疇,弘揚孝道,廉潔。

    因為這符合儒家以德行治國的理念。

    …………

    不管怎麽說,科舉選拔人才的製度堪堪已經走上了正軌,方向上也已明晰了起來,察舉和科舉並行。

    不論是李破還是朝臣們都很清楚,這種情況在十年二十年之內是不會有大的變化了,有些人甚至在想,前隋之時,大家抵製科舉真的沒什麽必要。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就是,科舉選才大多選出來的多數還是世族中人,借此還能給寒門留下些機會,能夠極大的緩和社會矛盾,何樂而不為呢?

    當年那些人紅了眼睛一樣抵製科舉,一來是科舉確實觸及了世族的根本利益,有搖動他們的根基的跡象。

    二來大家反抗的其實不是科舉本身,而是像宇文,獨孤等這些鮮卑世族抗拒被漢家同化所做出的最後的掙紮。

    三來就是統一了天下的關西世族,以及剛剛被關西人統一了的北齊,南陳,南梁殘餘勢力,都對前隋皇權有著戒備之心。

    有的怕楊堅卸磨殺驢,有的則怕皇帝秋後算賬,於是下意識的在朝廷大政上跟楊堅唱反調所致。

    再有就是一些頑固勢力,覺著九品中正製挺好,極力阻礙新政的施行。

    所以說科舉應試的第一次全國性試點最終以失敗告終,是有著複雜至極的政治背景的。

    到了唐初這些年,很多阻礙都不見了,加上隋末戰亂太過慘烈,民心思安,科舉選才才能頗為順當的辦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