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章 新右翼登場(1/4)

作者:緋紅之月字數:10390更新時間:2023-10-31 23:43:01

    林繼誠凝視著火車車窗,麥田剛剛收割完畢,從田地裏整整齊齊的殘餘秸稈看,這是聯合收割機的傑作。素來是軍裝不離身的林繼誠今天穿了便裝。一個月前,林繼誠少將正式被編入預備役。調入鐵道部,一個禮拜前,他被通知正式退役,成為鄭州鐵路局的副局長。

    現在已經進入了河南境內,林繼誠文人浪漫主義情緒不知怎麽的,突然間就冒了出來。

    河南,中華文明的搖籃。華夏先輩從這裏啟程,開始了長達一千多年的漫長征服。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華夏的主體疆土才大致形成。但是這偉大的皇帝沒有能夠完成自己的理想,讓秦帝國千秋萬代的延續下去。於是,這片中華文明的搖籃就陷入了一個奇特的怪圈。

    在和平時代,河南人才輩出,在中華文明的曆史中,出自河南的英豪們如過江之鯽。而在改朝換代的時代,居於天下之中的河南必定成大戰的場所。河南北方是河北平原,西邊是關中,南方是湖廣,東邊是山東江浙。河南本地又盛產糧食,無論哪一方想席卷天下,必定要占據河南。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無數次血流漂櫓的殘酷戰爭。那些名將,智將,勇將,愚將,之間恢宏壯烈的戰爭,讓無數曆史書籍記載著,河南多少次被殺的千裏無人。

    1911年滿清覆滅之後,河南就迎來了各方軍閥混戰,在軍閥間中原大戰的最高潮結束後。沒消停多久,抗戰就開始了。河南暫時沒有陷落,但是為了阻止日軍南下,花園口大堤被國民黨政府炸開,滾滾黃河水奪走了無數生命,製造出了千裏黃泛區。

    而在湯恩伯的統治下,河南的境遇甚至“哀鴻遍野”的程度都達不到。

    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1943年2月,他同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福爾曼自重慶飛抵寶雞,乘隴海線到西安,過潼關進入河南。

    在洛陽,白修德“不時看見血肉模糊的僵屍從過往列車上掉下來”。在騎馬從洛陽到鄭州的路途中,“絕大多數村莊都荒無人煙,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白修德聽到的也是棄嬰臨死前的哭聲,看見的也隻是野狗從沙堆裏掏出屍體並撕咬著上麵的肉”

    這片美麗的土地,就這麽被蹂躪,被踐踏。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了先輩的血液。

    現在,國家準備將河南當作一個試點,推行全麵工業化的試驗。不僅僅是要建設起完備的工業,更要將農業給產業化。河南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其實從1960年初,河南的人事調動就變得異常頻繁。一大批觀點相似的成員調入了河南人大,政府,司法係統。很多年後,這幫人被稱呼為“新右翼”。他們自始至終不認為自己是國內習慣稱呼的“左派”或者“右派”。這批人有著相對接近的觀點。他們崇尚“鐵的秩序”,而且是“社會主義的秩序”。不少人私下認為這幫人的政治觀點很接近蘇聯當年的“托派”。1961年夏末,這群新右翼的著名代表人物終於齊聚河南。

    以副職主持工作新副省委書記叫做楊柳,是個50年入黨的新派黨員。以副職主持工作的副省長叫雨村,是個紅小鬼。兩人雖然對對方個人人品、能力以及革命意誌都非常讚賞。但是對對方的政見卻頗有微詞。楊柳認為雨村保守,“不敢發動群眾”。雨村則認為,楊柳如同“資本家一樣殘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