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七章 縣衙(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10122更新時間:2020-03-01 06:42:39

    ()    (很jīng心的一章,求票票,晚上還有一章。レsiluke≈spades;思≈hears;路≈lubs;客レ)

    -

    要辦事還是老爹強。司馬求那邊還沒動靜,李觀已經告訴老爹,和吏房打好招呼了,可以讓王賢去縣衙報名,隻要能過主簿老爺一關,就沒啥問題了。

    王賢也覺著,司馬求那個老混蛋,八成要放自己鴿子了,再等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答應去縣衙報名。

    其實攤上一個腹黑爹和一個強勢娘,也由不得他不答應……

    老娘對這事兒極其重視,特意將老爹的長袍找出來讓王賢穿上,早晨起床還給他下了麵條,打了兩個荷包蛋。畢竟兒子活了十幾年,頭一次要去找正經營生幹,而且還是去衙門裏當差。實惠估計一時看不到,但是體麵!

    在這一點上,這個時代的看法,顯然和王賢的認知有很大偏差。在大明百姓眼裏,吏員真的很體麵……

    官府裏的人員分四類,官、吏、胥、隸。元朝時人分十等,其中‘一僧二道’之下,乃‘三官四吏、五胥六隸’,就是最明確體現。

    第一等自然是官。但官員的人數少,而且本著籍貫回避的原則,除了僧道、醫士、yīn陽等不領俸祿的雜職官外,全都是外省人,且期滿離任。所以在老百姓眼裏,存在感甚至不如吏、胥強。

    第二等是吏,這是介乎於官和民之間的一群人,由官府從地方上選取有德有才、家世清白的百姓充任。‘有德’是循良無過,‘有才’的標準是能寫會算,因為吏員的職責是輔助官員處理政務,管理地方。其實履行的是官員的職責,隻是身份上仍是民。

    是以才有‘吏,百姓在官者’的法。

    第三等是皂。皂者,黑衣公人也。分皂班、快班、狀班,所謂三班衙役者。這一等是官府的爪牙之輩,欺壓百姓的事情都由他們做,黑鍋自然也由他們背。朱元璋估計當年沒少被這些人欺負。建國之後,竟大筆一揮,下令曰,倡優皂隸及其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最後一等是隸,也就是在衙門裏當轎夫、馬夫、夥夫、更夫、閘夫之類的了……這些人又分兩種,一種是平民服勞役,一種是以此為業者,但往往被混為一談。

    ~~~~~~~~~~~~~~~~~~~~~~~~

    在老百姓眼裏,吏員那一襲青衫,還有那頂吏巾,就是官人身份的象征。如果王賢能被錄用,雖然不是正式編製,但至少能自食其力,而且在街坊眼裏也成了官家人,老娘還能要求更高麽?

    在老娘千叮嚀、萬囑咐之下,王賢跟著老爹出了家門。街坊們也早聽了,紛紛開門鼓勵道:“二好好表現,千萬要過關。”

    “你要能當上官人回來,我給你媳婦。”

    “可千萬別跟你大叔似的,見了官人就緊張。”

    王賢本來挺放鬆的,讓他們這麽一搞,反而有點緊張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