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章踢斛淋尖(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9878更新時間:2020-03-01 06:42:58

    ;

    (這一更比較費勁,因為我還沒見哪本書,還原過明朝農村收稅的場景。求票票,晚上還有更。)

    -

    國朝的製度設計,完全由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心意決定。比如收稅,他認為貪官汙吏會借機魚肉鄉裏,讓百姓不堪其苦,便想出了以‘良民治良民’的方法,按照賦稅水平,將一個縣化為若幹糧區,以其中田產最多、名聲最好的富戶為糧長,全權負責稅糧收解。

    通常一個糧長負責幾千到一萬石的稅收任務,但也有少至數百石的,這主要跟州縣的地理環境有關,像富陽縣這樣‘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方,人口居住分散,耕地也少,一個糧長基本負責一個鄉、十幾裏、千餘石的征稅任務。

    每到納稅時節,本區的糧長副糧長,便會知會各裏裏長組織鄉民,於指定日期到指定地點納糧。期間,官府會派書辦充任會計,也行監督之實。這種半官方的征收方式,自然談不上什麽效率,一最多能有兩三裏的百姓完稅,七八收完,就算頂厲害的了。

    其實也不少了,兩三裏就是兩三百戶,一戶戶的錙銖必究,工作的確很繁重。是以征糧這些,糧長並縣裏書辦,都是不亮便到河埠頭,支起桌子、攤好冊簿,等百姓前來完稅。

    剛擦亮,便有十幾艘敞口船,破開清晨的霧氣,橫七豎八靠近上新鄉的河埠頭。船上蓋著草席,把船身壓得很低,裏麵裝得自然是新米……這是離著鎮上最近的一裏百姓,前來完稅了。

    碼頭上的晁家長工,大聲提醒帶隊的裏長,讓他盡量把船停得密實,好給後來完稅的船隻,留出地方來。

    國朝行裏甲製,一裏十甲,共一百一十戶。其中上等十戶稱為裏長戶,戶主輪流為裏長。其餘百戶稱為甲首戶,則輪流為甲首。故而裏長之下,總有十個甲首,每個甲首管十戶人家。

    裏長吩咐各甲首照辦,自己則跳上埠頭,來到窄窄的棧橋盡頭,便見一張長桌橫在眼前。桌上擺著賬簿筆墨,桌後擱著兩把椅子。左邊椅上坐著一身絳紫色直裰,頭帶**帽的晁焦,右邊坐著個頭戴吏巾,身穿白衫的年輕人,應該是縣裏來的書辦。

    裏長朝兩人行了大禮,方對晁焦道:“公正,我們十八裏的秋糧已經運到,勞煩您老收驗。”

    “嗯。”晁焦攏著胡須,看看王賢,待他點頭後便道:“老規矩,上等戶先來吧。”

    “公正貴人多忘事,我們十八裏沒有上等戶。”裏長陪著笑道。

    “又有了,要按重核的冊簿繳。”晁焦翻翻賬簿道:“統共是三戶,上中下各一則。”

    “啊……”裏長有些發蒙道:“之前沒聽啊。”

    “這不就聽了麽?”晁焦緩緩道:“還有中戶也多了十戶。喏,這是名單,你跟這十三戶下,讓他們要麽今先交一部分,明再來補上,要麽明一並交齊。”著咳嗽一聲道:“先讓其餘人來完稅吧。”

    “這,這一時間,如何交代……”裏長拿著名單,愁苦萬狀道:“上調戶等的,非罵死我不可。”明朝將百姓按田產、財富、人口分為三等九則。等級越低,稅率也就越低,等級越高、稅率也就越高。下等戶最低三十稅一,上等戶最高十稅一,上下竟相差三倍,也無怪乎百姓會如此低調謙遜,家有良田千畝,也自己是中等人家,家有百畝田產的,皆以下等自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