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09章 皇帝北巡(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8192更新時間:2020-03-01 06:49:15

    會試之後數日便是殿試,殿試之後便是金榜傳臚,這個過程倒是一氣嗬成,沒有遷延。

    殿試放榜時,果然不出所料,因為那場弊案風波,往年獨領風騷的江西舉子和緊隨其後的浙江舉子,這次的名次大受影響。除了個叫陳循的江西舉子奮勇蟬聯狀元之外,榜眼、探花、傳臚皆為福建舉子囊括,占了前三十六名中的半數以上,可謂撿了個大便宜。

    不過江西浙江畢竟是科舉大省,雖然被掐了頂尖的幾十名舉子,但仍各有二十餘人及第,隻是名次比較靠後罷了。其中浙江舉子中,名次最高的竟是王賢的大舅哥林榮興,名列二甲二十七名。李寓也中了個三甲同進士,卻已經喜出望外了……他對自己的水平有數,若沒有那檔子事兒,以自己的水平,估計很難僥幸。

    無論如何,中了就好,及第之後,便是屬於新科進士們的榮耀了,披紅遊街、赴瓊林宴、國子監立題名碑……賺盡了老百姓的眼球,也走進了不知多少大姑娘媳婦的春閨夢裏。真叫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不過這份熱鬧已經不是大明朝關注的中心了,甚至連這座國都,都已經不是中心了,因為大明至尊永樂皇帝北巡的大駕,在殿試後隔一日,便啟程北上了。

    永樂皇帝北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事實上,自登極以後,尤其是近些年,朱棣在北京的時間比在京師的時間還要長。是以雖然隨行文武千餘人、軍民幾十萬,大船隻數千艘,但在行在六部的指揮下,各方麵卻井井有條、並不混亂。

    所謂行在六部,是為皇帝北巡而設立的機構,皇帝在哪裏,哪裏就是行在。朱棣出巡,最短也要離京一年半載,自然不能這麽長時間不理國政,更不能將權柄丟開這麽久。是以永樂六年,朱棣下旨令禮部另鑄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印凡十四顆,印文並加‘行在’二字;又鑄內府尚膳、惜薪等司、兵仗等局印凡十六顆,印文並加‘隨駕’二字。

    設官才會鑄印,但皇帝在京時,這些機構並不存在,隻有皇帝一出巡,這內外廷三十個機構才從京城各衙門抽調官員開始運轉。比如這次皇帝巡狩北京,便以戶部尚書夏元吉為行在戶部尚書,兼掌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其餘內外衙門也各有任命,全都是精明強幹之輩,幫助皇帝在離京之後,依然能掌控國事。

    這些行在衙門隨皇帝出巡後,京城各衙門除了決定權被上收外,其它依然照常運行,在皇太子的統領下照常處理國事。其實漢王遇刺後,皇帝命人把太子叫到北苑,又允許他去漢王那裏探視,禁足令便已經解除,隻是太子謹慎微,依然不敢出門罷了。這次皇帝下旨,北巡期間由太子監國,算是正式詔告下,太子平安無事,父子和好如初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漢王和趙王都是要隨駕北巡的,不過這次漢王遇刺,朱棣就把他留在京城養傷,隻帶了趙王北巡。隨駕的還有成國公、寧陽侯、陽武侯等一幹勳貴,並夏元吉、蹇義、呂震、楊榮、金幼孜等文臣,幾乎是重臣盡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