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84章 洪熙三年春(1/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8882更新時間:2020-03-01 06:54:57

    洪熙三年春,經過洪熙皇帝和他的大臣們三年來艱苦卓絕的改革,大明朝終於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各項改革政策已經見到成效,久困的民力得到紓解,各地餓死百姓的現象已經十分少見,雖然國庫的債務還未還清,財政依然捉襟見肘。但誰都能看出,大明朝這輛沉重無比的馬車,已經艱難的駛離了懸崖邊緣,行駛在複蘇的軌道上。

    隻是這複蘇,來的比想象中要艱難許多,尤其是大城市中,市民的生活甚至比永樂時期還要不如,雖然不用擔心被餓死,但市麵上物資奇缺,永樂朝百貨雲集、琳琅滿目的場景已經不複存在,甚至連店鋪數量都減少了一半以上。因為百姓口袋裏幾乎沒有銀錢,根本買不起柴米油鹽之外的消費品,商家賺不到錢,隻能縮經營,甚至關門了事。

    大明朝通過廢除寶鈔,解決了永樂年間的級通貨膨脹,卻又陷入了通貨緊縮的窘境。這個道理,甚至不需要王賢提醒,夏元吉這位千年一遇的理財專家,就已經在奏本中向皇帝明,最近幾年連獲豐收,百姓饑荒基本解決,但朝廷財政遲遲不見起色,是因為工商業萎縮的十分厲害。

    而工商業之所以萎縮,一是因為朝廷厲行節儉、停止一切采辦、使賴以為生的工商業者無以為業。更重要的原因是廢除寶鈔失之草率,當年洪武皇帝行寶鈔,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明貴金屬奇缺,致使市麵上通貨嚴重不足,所以才會用紙鈔來補充。如今,金銀銅奇缺的局麵依然沒有改變,卻把寶鈔廢除,自然會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

    夏元吉告訴皇帝,農業是國本不假,但隻能保證老百姓不餓肚子。但要想富國強兵,就必須展工商業,而要想展工商業,就必須解決通貨緊縮的危機!

    雖然夏元吉的奏章被不少文官視為對新政的批評,是在給前朝舊政招魂,但楊士奇並沒有被狹隘的門戶之見蒙蔽雙眼,他很清楚夏元吉的是真知灼見,將已經致仕在家的老人家請回京城,向他請教如何解決通貨緊縮。

    夏元吉給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像元朝初年那樣,行有準備金的新寶鈔;中策是恢複下西洋,用朝的絲綢、瓷器、茶葉換取海外的金銀,以彌補國內的通貨不足;下策是在全國範圍內大力開采金銀銅礦,禁止民間私藏銀銅,盡可能的多鑄錢幣。

    可惜的是,楊士奇在和皇帝一番斟酌之後,最後采用了下策。朱高熾也好、楊士奇也罷,都認為好容易才廢掉寶鈔,不能再開這個口子,否則早晚會回到濫的老路上。下西洋更是勞民傷財,付出和收獲遠不成比例,停了就不要再重開。

    結果,皇帝隻是下旨在全國範圍開采金銀銅礦,並禁止民間私藏銀銅,令各地鑄幣局鑄造盡可能多的銅錢,來解決通貨緊縮的危機。

    對此,夏元吉十分失望,他沒想到洪熙皇帝和楊士奇居然保守到這種程度!要是各地礦場還能開采出多少金銀,永樂末年的財政也不至於吃緊到那種地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