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楔子【修改】

作者:於子歸字數:2984更新時間:2023-11-02 17:47:24
提筆描摹社稷圖,錦繡江山如畫。引群雄戰場廝殺。 枯樹繞昏鴉,陰風折枝椏。戰鼓擂六軍喧嘩,刀劍相接刹那,憶起當時圍爐話。江山得錦繡,白骨葬黃沙。——調寄《臨江仙》 自古以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楚末三國分爭,由武帝司馬琰一統,並入晉朝。 傳至惠帝,楊後玉蟾,牝雞司晨,以致八王之亂。而後元帝遷都,退守建康。中原屏障由此漸薄弱,五胡趁勢,遂入中原。中原政權,為魏、趙、韓、燕、西戎所分。而北部另有各國附庸政權,如遼東齊氏、遼西段氏、宇文氏,以及漠北代國,居於隴右、祁連之地的吐穀渾等。 至明帝,中原之地遂分數國。 後明帝崩,大行在殯,嗣皇衍繼位。因帝年幼,尚無法親政,於是朝中以丞相王淵為首之群臣,請命尊帝母、先皇皇後庾文君為太後,效前朝謝太後,垂簾訓政。 太後又命丞相王淵為尋尚書事,與中書令庾文軒並行,參輔朝政。又以撫軍將軍葉繼遊為驃騎將軍,監軍庾文彬為中書監,管理軍事。 王淵見識器量,清越弘遠,為輔國相材,然遇事退讓。為顧朝中大局,上書舉薦庾文軒主持朝中大事。 庾文軒為太後親兄,太後倚仗之,後王淵讓權,朝中政事,皆決斷於庾文軒。而庾文軒執掌朝政後,不以外戚偷榮昧進,自奉廉正。然執政之後,卻一改前任王淵輔政以寬和得眾的做法,不講情麵,均按法依規辦事,不為群臣所理解。 鹹和元年,蘇淮以平江北王邇,進冠軍將軍,曆職太守,統精兵數萬人。 鹹和二年,蘇淮大量接納亡命之徒,獨斷專行,亂施行威。庾文軒覺察蘇淮將為禍亂,故擬奪其兵權。後蘇淮與祖彥以誅執政庾文軒為名,聯合舉兵反晉。葉繼遊上表請求親征,成帝詔令以原官位加征討都督,率兵二萬,會同太尉陶安世征討。 同年,涼州郡守韓駿向趙稱藩,後因魏、趙相攻,趙屢敗,韓駿乃於是年自去趙官爵,待其叔父韓良駕崩後,接管韓國政權,複稱平西大將軍、涼州牧。 後韓駿又將高昌郡、敦煌、晉昌、西域都護、戊已校尉、玉門大護軍三郡三營組成沙州,並與涼、河二州分為三州,自為涼州都督,統攝三州之地。 是年,趙中山公石原襲擊鮮卑代王紇那雙方激戰於陘北,紇那兵敗,遷都大寧躲避。同時,拓跋律之子翳槐居其舅賀蘭部,紇那派人求之,然遭賀蘭藹拒絕,紇那又與宇文部共擊賀蘭部,未能取勝。 鹹和三年四月,趙將石堪進攻南陽,晉南陽太守王國降趙;石堪又進攻祖彥軍於淮上。彥部將陳光起兵反彥,時彥跳牆逃匿,幸免於難。陳光等人遂奔降趙。 七月,江東太守溫喬入救建康,軍於尋陽。蘇淮襲司馬晃於慈湖;晃素懦怯,將戰,食炙不知口處,兵敗而死。 九月,陶安世、溫喬率領步兵萬人從白石壘向南,準備挑戰。蘇淮統率八千人迎戰,率千名騎兵向北突擊敵陣,無果而回。退至白木坡時,坐騎失足,陶安世部將葉譯暉趁勢搭弓射敵,蘇淮中矢墜落馬下,被施以車裂,三軍將士皆高呼慶祝。 十月,蘇淮餘部大敗,溫喬順勢招降叛軍。至此,蘇淮叛亂得以平定。 ------題外話------ ps:大背景類似於魏晉五胡亂華時期,以上年號、事件皆由晉史中套用而來。故事真實背景為架空,文中或有出現與真實曆史相似的事件,但皆為子歸根據曆史事件杜撰而來,無從可考。重申一遍,大改之後的《妖相》為架空架空架空!此故事也純屬虛構,若要尋源,請移步正史~【先修楔子】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