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22章 設立市舶司,軍政大事,以財為先(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814更新時間:2020-09-06 15:11:35

    聽李衢長聲罷,也頓時金敬德等新羅遣唐使的注意。當中就算有人東渡至中土一心隻想讀聖賢書,本來是盼望著在大唐曆經十來年的仕途,他們的那些前輩在清平時節,有的幹脆就定居在中土,更多人榮歸故裏就相當於極受本國重視的海歸派聽李衢言下之意,似乎也隻是針對海貿通商事宜,就難免會有些失落

    可是退而求其次,我等漂洋過海,在中土打拚了許多年。而日後就算歸返回新羅去,也仍能憑著這些年的經曆謀求莫大利益的機會,這又何樂而不為?

    金敬德下意識的把身子往前傾了傾,問道:“我等至朝求學,長年累月,登界遊方,也早已結下不解之緣,有朝一日縱然歸返故土,也當然期盼能與中土互惠互助,長久聯係下去。節帥有意拓展海貿,可洗耳恭聽。”

    李衢遂氣定神閑的又道:“我治下泰寧軍密州板橋鎮,以往接引高麗與日本的商賈、使臣、遣唐學子、僧侶久為海舶孔道,我朝太平時節,海運與海外貿易便已有繁盛氣象,我也有意於板橋鎮大設埠頭口岸,另設市舶司招徠還望一應海舶商船”

    唐朝時節雖然已設有市舶使一職,但也是由宦官任職,比起市舶貿易,主要是為采購宮廷采購舶來商物,管理海商向皇帝進貢的物品。一直到了極為重商的宋代,海貿市舶官製變得細分健全,使海外貿易更趨於製度化。

    而李衢對金敬德等人提出自己要辦置的市舶司派發公憑,雖然需要經由差官搜檢貨物﹐會征收商稅舶稅,但是如此也能夠招聚大批中原商賈進行交易,對於海運來唐土通商的海商而言,各取雙方所需的商物,更能直接的獲取豐厚的利益。

    金敬德等人既是新羅遣唐使,又在中原僑居了好多年頭,他們當然很清楚,當年的張保皋雖然於山東、江蘇沿海地區的新羅僑民村落間相當於形成個海貿的後勤基地。按照當時新羅十分類似於印度種姓製度的骨品製,出身微賤的張保皋樹大招風,甚至還卷入新羅王位繼承的紛爭,那麽他在新羅國也就隻有落得個被王權貴族誅殺的下場,而隨著張保皋的死去,以及唐土時局愈發動蕩,現在走海上貿易的規模也實在有限。

    而李衢如今掌控幾處藩鎮,直接管治新羅僑民聚集區,更是下轄密州板橋鎮、大珠山、嶗山等幾處以往新羅和日本僧人、留學生、商人等海渡登陸的重要口岸。他這個名義上聽從於唐廷的藩鎮節度使,實則形同一國,所掌控的麵積,就算與新羅國相較也已不了多少

    更何況,李衢掌控的勢力處在地大物博的中土。唐朝再亂,也擁有著太多讓走海貿的商賈趨之若鶩的商貨,他們也都迫切的希望能唐土沿海地域能夠有官方勢力主持勘合通商,能源源不斷的諸般中土商物集中在密州等重要口岸進行交易。

    就算有朝一日,李衢也難保不會被其他藩鎮軍閥給滅了但是以新羅、東瀛方麵海商的立場看來,按不好聽的,隻要中土這邊有鎮得住沿海通商口岸的軍閥發現李衢要搞的這密州市舶司有利可圖,我們跟誰做生意不都是一樣?

    而李衢隨即又道:“我打算於密州板橋鎮設立的市舶司,一應事務也須專設提舉官吏督管諸位久居我朝,也熟識新羅故地風土人情,我也有意擇選兩三人至市舶司中任職,為我幕僚屬官,打理市舶司事宜,若勤勉有功,也會保奏朝廷,照樣受擢升提拔,當然這也是全憑己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