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61章 朱溫心腹謀士,到了我這,也做不了首席(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720更新時間:2020-09-26 14:31:27

    就算李衢已經返兗州治所瑕丘,那走投無路的人又奔波一番,投至揚州廣陵表清楚來意,直到府署胥吏將記錄他姓名的名薄呈交至司吏署集賢院,差不多又已過去了半個月的光景。

    然而甫一看見呈上名薄上記錄的那個名頭,李衢也想起這個同樣在史書上留名,而且名氣還不的那人在這段時期的活動軌跡,也的確是因江東有偽越國裂土自立一事,致使他無法赴任州刺史,而篤定心思投效一處強藩做個幕僚。

    李衢遂遣人前去召喚那人,命他特來晉見。旬日間,那人也終於在幹吏的接引下趕赴至瑕丘牙署,書房內安坐的李衢宣他來見時,就見這人做文士打扮,麵相身形清瘦,身穿一身青布袍。雖然知曉這人的名頭與來曆,李衢也吩咐麾下召他來見期間款待他衣食住,可是因為從長安至江淮一路的顛簸勞碌,這人臉色也仍顯得有些滄桑。

    而這人朝著李衢見禮之時,雖然格外的恭謹,可他看那副低眉順眼、點頭哈腰的模樣按如羅隱、嚴可求這些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才子,言行舉止要麽是落落大方,要麽是溫文爾雅,然而這個人非但貌不驚人,隻從氣質上看也根本來不出他是什麽飽學之士。

    甚至瞧他現在的反應,看來本來也隻是想做個嚐試,卻驚喜於得到李衢這個打算來投靠的主公親自召見,這個人難掩心中激動之情,隻是瞧他打躬作揖的那副模樣,神情還顯得有幾分猥瑣。

    “先生是昭武九姓出身,名為李振,而大唐建元初年位列武德十六功臣的安修仁申國公,便是令祖先人?當年平定四鎮之亂的義陽郡王李抱真太玄公也是令曾祖?嗬嗬先生祖上先人,確實多有賢才啊。”

    李衢沉聲問道,雖然他對這李振的家世背景大概都已清除,不過也配合著他在賣力自薦,趕赴廣陵投從時便刻意的提及他祖上先人這李振無疑也是自問屈沉蟄伏的太久了,就好像是接受大企業老總麵試的打工仔那般,但凡有可能提高自己印象分的事,當然也都要往外抖。

    這李振祖上本姓安,後來被賜唐朝國姓李,屬於昭武九姓當中的栗特族出身,祖上籍貫遠在中亞撒馬爾罕。不過他先祖安修仁在隋末年間便歸附唐廷,後世子孫入籍歸化,傳到了李振這一代貌相上看,似乎已與尋常漢家兒郎沒什麽分別。

    而此刻聽李衢罷,李振心中更喜,又躬身拜倒:“可慚愧,不及先祖賢名。可也自問向來刻苦勤勉。隻歎不曾得遇明主賞識,空有鴻鵠誌卻終不曾一展所學。雖是鬥膽前來向明公自薦,而正如戰國平原君所言,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而毛遂則回之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

    方今下亂世,多有才高運蹇的名士藏器待時、有誌無時可隻求畢生所學能為明主所用,鞠躬盡瘁,以報賞識洪恩!”

    李衢臉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意,暗付這李振確實因為自詡有高才結果如今仍是這副落拓模樣心裏不但積壓了太多的怨恨,倘若看到仕途上有上升的空間時,當真是削尖了腦袋往裏鑽。

    李振早年屢試不中,不得已也隻得換個門路出仕,而後三轉兩轉,在國都長安謀得個金吾將軍的差事。這官階聽著威風,實則於唐朝時節也不過是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事宜,不但專業不對口,這等國都宿衛官內部劃分也是有高有低,職權可大可,而瞧李振如今這副模樣,他顯然混的很不如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