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66章 又雙叒叕,皇帝危矣(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596更新時間:2020-09-28 19:05:49

    在得知長安那邊又有大事發生之前,李衢再考察密州沿海地界,市舶口岸也已是一片帆牆如林的繁華景象。

    海外船舶絡繹不絕的開撥如港口當中,不但是海上船舶泊聚,陸上同樣是車馬雲集。忙前忙後的市舶司署吏排查、清點、記錄著貨物,也有很多船夫力工打著赤膊,大聲吆喝,從海船上來回搬運著裝盛商貨的箱子、麻袋。

    而密州板橋鎮街坊商鋪間,到處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也有些海外商戶得市舶司允許在當地盤下一處店麵,囤積著本國於唐土上暢銷的緊俏商品販賣。當然也有李衢治下各鎮,乃至周圍諸地行商的大戶前來,與市舶司報備過後,開設商鋪,招來走街串巷的海外來客登門觀覽購買。

    李珣、李玹兄弟兩個也隨著李衢一並大致密州市舶司。他們眼見得這裏的西域胡商,雖然比起當年的廣州口岸的來往的數目要少了太多,但好歹密州當年也是接引外海遣唐使的要緊去處,經李衢設立市舶司有意扶持,鼓勵招徠海外商戶如今此間繁華景象,似乎已並不比當初的廣州口岸遜色。

    各處市坊界限間,時不時有大唐官話、古日語、古朝鮮語、乃至北地粟末靺鞨所部渤海國所用的渤海語傳入耳中,不過好歹抵至唐土做生意的商賈,非是有一口漢話的很溜的中土僑民相幫,好歹咬字不清的尚且詞能打意,彼此溝通起來大概也都順暢而觀覽時,李珣忽的眼神一亮,他立刻朝著口岸便經過市舶司胥吏檢視已發過公憑,眼下正靠港卸貨的商船行去,倒還真被他尋覓見一個波斯海商,便立刻上前相詢。李珣張嘴也是一口純熟的波斯語,貌相上看起來與那商賈似是老鄉見老鄉,而很快攀談的熟絡起來。

    至於李衢,他隨後來到市舶司官署,聽聞張佶報東瀛九州津屋的海商兒島九郎,也已承諾下次海運之後,便將轉運來大批於本土收購的銀礦。想必東瀛那邊其他海商,很快的察覺到走唐土海貿仍有重利可圖,屆時也會形成蜂擁而至、競爭搶先的局麵,李衢當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至於新羅方麵,李衢也按承諾許於兩個遣唐使留學生官職,就在張佶身邊幫襯,以輔助與新羅海商來往事宜。又有金敬德等人於本國家世之間穿針引線,海貿營生也是愈發的紅火。

    而且經由唐廷商賈來往與新羅之間,也將海路上途徑之處呈報於市舶司,也讓李衢確定了一件事:位於新羅國西南海域的耽羅島,果然還留有殘存的海貿口岸。

    耽羅島,這般時節也稱儋羅,就是後世的韓國濟州島。李衢經過先前打探,得知那裏並非與唐土之前沒有半點聯係,漢末三國時節便稱其稱為“州胡”,而在《新唐書》中便有“龍朔初,有儋羅者,其王儒李都羅遣使入朝,國居新羅武州南島上,俗樸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穀,耕不知用牛,以鐵齒杷土。初附百濟。麟德中,酋長來朝”這般記載。

    然而耽羅島雖有耽羅國,已經形成了政權,也是要等到北宋崇寧年間,才被新羅之後的高麗吞並全境,廢其國號設耽羅郡,隨後改稱濟州。隻不過如今耽羅管控全島的力度有限。

    畢竟當年的張保皋,便是在此修建法華院,與後世山東半島威海市石島鎮北域興建的赤山法華院遙相呼應,並且也以那個去處做為往返於唐土、東瀛、新羅之間龐大的船隊的重要根據地。隻不過他早已為新羅貴族所殺,耽羅島上興建的口岸海鎮就此荒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