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92章 梁晉爭霸!等著我啊(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848更新時間:2020-10-12 07:37:19

    韋莊答應留在兗州瑕丘暫住,但是依然以朝堂官員自居,婉言謝絕不肯接受李衢所任命的官位。

    李衢自也清楚,韋莊已經做了他能夠做的,到底還是要自保。按原本的軌跡他入蜀觀望時局,發現唐廷頹勢終究難以挽回,便歎言“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直到六十多歲的年紀,才肯投從藩鎮割據勢力效命。

    而且史載朱溫先殺唐昭宗李曄,後來又逼迫唐哀宗禪位之後,韋莊便建議王建稱帝,而且審時度勢的勸諫前蜀切莫莽撞攻打朱溫。比起河東晉國李存勖稱帝之時,哭訴“大王父子兩代血戰國賊三十年,如今更是當滅梁賊,為先帝報仇,而冊立唐室後人恢複社稷,可大王自取帝位,如此欺騙老奴”而憂鬱而終的張承業;以及得知所效力的錢鏐無意討伐朱溫,反而要表示臣服,遂憤而辭官歸隱的羅隱韋莊前後心性轉變,也更能接受現實。

    所以隻要留住韋莊安頓一段時日,他也不會再如先前那般,一根筋的隻肯做唐廷朝堂的官。

    至於這個韋莊的能力按李衢想來,評價善於治政的能臣,在五代初期他差不多也能排進前五。唐廷皇帝若是按史載晚幾年被朱溫給控製住,韋莊終於點頭答應投效前蜀王建的時候,那可都已經是六十五歲高齡了誰又曾想到,他大半輩子都在考科舉,而仕途上的高光時刻,卻是從年邁時期為割據軍閥效力才開始的。

    從政清肅、勤於治理,而從前蜀眾文士當中脫穎而出,被王建任命為宰相,在任十年整頓吏治,治理得前蜀國富民強,而體恤疾苦、抑製豪強尤為出色。李衢尋思韋莊治政不恃權行私,品性清正,等到他點頭答應投從之後,任命司掌主管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等監察事宜也最為合適。

    雖韋莊如今便已是六旬的年紀,考量到他原本的陽壽是活到了七十五六歲由於李曄提前個幾年被朱溫控製住,而韋莊心性轉變、出走京師,再多注重些養生調理,這老爺子應該也還能再奮鬥個十七八年的,盡量往二十年以上努努力

    而李衢很快也想到,自己麾下的謀臣當中,皮日休最初入京應進士試不第,後來再應進士試以榜末及第,這還算好的;而羅隱前後參赴十餘次進士試,盡是名落孫山,被稱做“十上不第”,不得已隻能到九華山中隱居;李振也是連續考了幾次科舉,也都是铩羽而歸,之後這廝就黑化了,對唐廷朝堂恨之入骨;韋莊這老爺子更狠,考了幾十年,六十歲上下的年紀這才中榜,結果卻趕上唐朝政權班底都快要散夥的時候

    科舉本來是為了選拔人才,能夠為朝廷所用,結果羅隱、李振、韋莊等人非但是各有所長,更可以是出類拔萃的才幹。本來他們也盡能為朝廷所用,這也不是個例,唐廷怎麽就會白白錯失過這些人才?

    個中因由,李衢很快便想明白了。科舉糊名、謄錄等製度,是要到宋朝真宗年間才啟用的。

    唐朝時節,科舉也仍受門閥舉察的影響,士子在應試前,還可以呈上拜帖,托關係向主考推薦。涉及考官與考生之間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亂世,貪腐更甚,空有才識者卻屢屢碰壁,除了從頭鐵娃一直熬到倔老頭的韋莊這等個例,大多有識之士也就隻得另謀出路。

    所以韋莊的到來,這倒也讓李衢意識到自己所設立的司吏署內司掌的考核治下學子,也應該采用宋朝時節為了杜絕舞弊,並防止徇私照顧人情的“糊名校考”、“謄錄試卷”等製度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