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66章 千瘡百孔,你撐不下去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164更新時間:2020-11-19 14:27:13

    也正如預料的那般,不數日的功夫,許、汝兩處州府治所相繼接受李衢的招降,選擇獻城易幟。要一統忠武軍藩鎮治下其餘縣坊,過程也必然會是輕而易舉的。

    幾乎在同一時刻,西北麵也有捷報傳來。葛從周統領平軍牙軍趁勢進取,又途徑義成軍往西,殺入河陽軍地界。如此封鎖水陸要隘之地,也勢必要徹底切斷河朔方麵王鎔、羅弘信、李罕之、王處直幾處附庸於朱溫的割據勢力與梁國的聯係。

    結果與忠武軍的情形也有些相似,葛從周這邊正籌謀策劃,如何調兵陸續攻克河陽軍治下諸處縣坊城郭,進而一舉奪下河陽軍藩鎮呢。結果卻聽聞得快馬傳來軍情:坐鎮洛陽的節度使大開使臣,已經主動派出使者,表態願意降從,自此情願接受李衢的收編。

    麾下眾將聽聞戰報,皆以為是意外之喜。不過李衢在得知如今官居河陽軍節度使那人的名頭之後,心那廝選擇不戰而降,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為方才進獻河陽軍藩鎮,選擇降從的那個人,本來是昭義軍節度使孟方立的從弟孟遷。

    昭義軍長期麵對河東晉軍的軍事威脅,李克用也是勢必要將南麵這塊接鄰的藩鎮領地兼並下來。早些年節度使孟方立便因兵敗而自盡身死,他從弟孟遷被推舉為節度使留後,可是仍然不敵晉軍遣使,也曾向朱溫請援過。

    而後李存孝為晉軍先鋒,所向披靡大破昭義軍,孟遷終究保不住地盤,遂也隻得降從於朱溫。按其史載軌跡,他也的確曾得朱溫安撫,被任命為河陽軍節度使。

    隻不過如果是按正史的進程走下去,孟遷這廝在朱溫、李克用之間反複橫跳的太過頻繁。他向朱溫請過救兵,而是後來因形勢險急,轉手又立刻選擇賣隊友,擒執住前來支援的梁將梁兵進獻於李克用以求自保;倒向晉軍了吧,在梁軍大舉北伐李克用期間,坐鎮井關的孟遷卻又立刻開門投降,為梁軍做帶路黨攻打河東政權中樞所在太原直至北伐晉國不利,他便順水推舟的再反水倒向朱溫。

    朱溫本來就是猜忌好殺的奸雄? 又怎會容得孟遷頻繁背反?是以這廝按史載的結局? 便是“太祖惡其反複無常,殺之”。

    鼓破萬人捶、樹倒猢猻散。孟遷屬於那種典型的騎牆派? 朱溫、李克用進行拉鋸戰? 無論是誰一時占得上風,他就立刻倒向那一方? 而且絲毫不會顧忌自己是不是臨陣倒戈的太頻繁了些李衢心中原方麵現在由我壓製住了朱溫,在大軍犯境的險情之下? 以那孟遷的秉性? 他立刻投降倒戈,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相較於好歹還硬著頭皮打算抵抗一番的韓建,這貨更沒有節操。李衢尋思孟遷也並不算什麽能力出眾的人物,眼下畢竟拱手讓出河陽軍有功? 索性先打發他享清福的閑職? 而絕對不能委以軍權鎮守要隘,日後孟遷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便也如朱溫那般立刻做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孟遷的兄弟孟道降從於晉國之後,卻是一直忠心耿耿? 甚至還與李克用結成了親家。其子孟知祥迎娶克用女為妻,而於晉國改號後唐之後日漸顯貴? 而後李存勖滅了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權,孟遷這侄兒孟知祥卻趁機又據蜀地自立為帝? 史稱後蜀。直至宋太祖趙匡胤發兵攻伐,孟遷的侄孫孟昶向宋朝投降? 國祚也持續三十多年。

    至少眼下而言? 確保河陽軍藩鎮也能為己方勢力艘兼並。考慮過如何調兵部署? 繼續進取南麵諸處軍州之後,李衢揮兵折返,就相當於繞著北麵汴州兜了個圈子,而再度與持續攻打開封的軍旅會師之後,便已發現汴州開封高聳的城牆明顯破敗了許多。

    此刻開封城牆一麵,也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夯實打築的牆磚有大麵積崩落,城關周圍有不少位置已經垮塌。經曆朱友裕督令派發民工用木柵與磚石火速修築,圍繞著這些坍塌垮塌處也是終日忙前忙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