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86章 奉天承運?隻是時機成熟罷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184更新時間:2020-11-29 14:58:20

    汴州開封,後來的宋朝國都東京汴梁。最早於春秋時鄭莊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按“啟拓封疆”之意而定名啟封,隨後又曾改稱大梁。故而朱溫以此處為政權中樞,不斷的壯大實力,而被唐廷賜封為梁王,又於篡唐之後建立了五代第一朝的梁朝。

    而實則大梁的這個稱呼,卻是因魏惠王遷國都於此而定名。所以李衢要改王號,選定開封為國都,則有鄭、梁、魏這三個國號可以選擇。

    鄭王這個稱謂李衢先前就不是很待見,而梁王、梁皇的封號已經由朱溫捷足先登如此看來更改國號,最合乎法理的就是魏王。而這個稱呼,李衢還是相當滿意的。

    本來朱溫弑帝篡唐之際,便有朝中臣子進勸他奉改封魏王,加九錫,實則就相當於篡位稱帝建議還需要完成的最後一個步驟。然而朱溫要稱帝心焦猴急,誰再礙事勸諫他接受魏王封號,鳩殺、砍頭、車裂所幸一股腦處死,遂急不可耐的再殺唐昭宗幼子李祝,不肯再等候下去。

    而如今唐廷國祚既然已經斷絕,李衢決議改國號為魏,早已是王爵,也就相當距離建元稱帝的時日,幾乎也已是觸手可及了。

    隨著遷都事宜落定,對於百官的任命、乃至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其中比較大的動作則是李衢劃出洺、磁、邢三州,再加上魏博軍割讓的衛州與相州另行組立藩鎮,號為揚武軍。

    而原本的平軍節度使葛從周,與其藩鎮牙軍將士轉調至揚武軍,控扼河朔一隅。新近投從的霍彥威也被調派至葛從周帳下,輔佐管理地方軍務。

    畢竟對於葛從周“山東一條葛、無事可撩撥”的讚言,本來就該是從河北地界傳開的。

    按史載本來應該是他於梁晉爭霸之時,就是圍繞著邢、洺、磁三州的爭奪戰,先是一舉襲殺晉軍兩萬餘人,並俘虜諸級將官也達一百多人;往東麵打,葛從周也曾有過率領銳士突襲劉仁恭,連破燕軍八座營寨諸如此類的輝煌戰績還有很多,震懾河朔諸藩,他在河北的戰績也明顯更為耀眼。

    李衢調任葛從周北上,麵西經晉軍潞、澤二州? 便是梁國治下領地? 往東麵也能對劉仁恭一方勢力形成威懾,同時未雨綢繆? 眼下便盡早安排? 也未嚐不是出自以後要針對晉國的用意

    而除了原本調任至徐泗軍任節度使的張歸霸,再派遣其弟張歸厚為節度副使之外? 李衢分封有功之臣,又任命安仁義為淮南軍節度使? 柴再用則為節度副使;王重師為淄青軍節度使? 劉知俊為節度副使;劉鄩為河陽節度使,康懷英為節度副使。上任的各處藩鎮,領地皆與外部勢力相鄰,而宣武、平、泰寧、義成、忠武等諸處藩鎮治下疆土則統一直屬於中央政權治理? 忠武軍麵南對山南東道等地防務? 也由京畿軍司直接管治。

    當然按李衢設立樞密院,分封的節度使所轄領地,都分布環繞己方勢力領地的邊疆地域,比起其它勢力藩鎮權勢也都有所節製。唐末黃巢之亂,開始出現大量的藩鎮割據? 李衢須確保任命的節度使不會遊離於中央集權之外,慢刀子削權? 現在也還不是一舉廢除藩鎮製度,而徹底把節度使架空成榮譽虛銜的最佳時機。

    分別任命手掌軍權的戍邊將帥期間? 果然朝堂臣子當中,也已有人眼見自家主公實力已經壯大到如今這般聲勢? 也不願再等候下去。本來是由朱溫平日處理政務? 召見眾臣的大殿當中? 早議時便有人出列上奏,朗聲表道:

    “方今唐祀絕,亂世動蕩,群凶恣逆,下顛覆。全賴大王神武,勘定禍亂,茲難於四方,功德昭於下。梁賊朱溫,犯篡逆之罪;蜀中王建,趁勢亦竊偽號,以大王文成武德,遠勝朱、王之流,又怎可能再以王爵自居?如今入主中原,威服四海,已是順應民,當受命!臣等文武官僚,皆願奉大王為帝,恭請受皇帝璽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