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16章 兼並荊襄,不會再有南平國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878更新時間:2020-12-15 14:34:58

    高季昌聞言皮麵頓時一垮,仍道:

    “先生才思過人,剖析時局於山南東道立足,乃至處治理諸地民生政務也多蒙您出言諫策。先生是我最後的倚仗,如今也當真已別無他法了麽?”

    梁震淡淡的乜了高季昌一眼,也撇過頭來,不鹹不淡的回道:

    “在下何德何能,蒙公請為參謀,隻是下大事,都講究個順勢而為。時務之要,不可不察。魏帝豪取諸鎮、雄踞中原,且今番南下兵眾而勢甚,勢必要兼吞襄樊、鄂嶽,震懾湘楚、贛地。明公並非不肯降,不願放手山南東道軍政大權。可魏帝執意要直轄管治荊襄諸地,故而兩相意願相抵,令公躊躇遲疑。

    然而如果不降,無外乎也就隻有打、逃兩條路可以走。可是這打又打不過,便是多了鄂嶽杜洪的助力,也實難抵擋魏軍虎狼之師;晉王再度發兵河中軍,梁國自顧不暇;而荊南成汭,如今治下領地卻又遭受蜀軍大將王宗壽侵攻,亦是自身難保,何況在下以為,就算成汭眼下縱無外患,想必也不肯興兵來援,而直接與魏帝發生衝突。”

    眼見高季昌不由的點頭認同,梁震遂又長聲言道:

    “可是要逃,卻又能往哪裏逃?舍棄山南東道,尋路逃往長安?朱溫為人秉性,公當然比在下更為清楚,丟了荊襄諸州,他又會如何定罪?那還能往何處逃去,是荊南成汭、蜀國王建還是楚國馬殷,難道他們就不會心生猜忌,這不仍舊是身家性命要落入他人的掌控之中?棄守襄州,注定隻能寄人籬下,而大樹底下好乘涼,那麽又為什麽不投從勢力最為強盛的一方?”

    聽梁震把現在的處境分析的明明白白,高季昌也不得不承認他所言的確在理。而高季昌名義上到底還是梁國臣子,梁震直呼皇帝朱溫原來的姓名,他也全然當做沒聽見。眼下高季昌隻顧撮著牙花子,背負著手又踱了幾圈,忽的遲疑道:

    “先生所言,的確在理。可是我若拱手交出兵權,到時也要任他捏圓搓扁。那李衢既然會提防我日後有背反的可能,難道他便不打算快刀斬亂麻,屆時尋個理由取我性命?”

    魏帝縱然不是什麽仁人君子,好歹也要比你那弑帝篡唐的主子朱溫為人強上太多了

    梁震心中腹誹,可麵上仍對高季昌耐著性子回道:

    “明公可還記得,當初坐鎮山南東道的,可是趙德諲之子趙匡凝,他投從魏帝,也得以安身立命。除朱瑄、時溥、李罕之之流,當初與魏帝爭霸敗亡,諸如王師範、趙匡凝、韓建、孟遷當年也都割據一方,如今於魏國不也盡享爵祿富貴?公若降於魏帝,若無背反確鑿罪行,想必魏帝也必然要善待於公,隻因除掉一人之患,以後諸國諸藩君主,哪個還敢降從於他?魏帝要做給下人看,也就必須要厚封明公。

    而明公將失去的,是統掌一方的權勢,卻也能取信於魏帝,而不至因猜忌而招致來殺身之禍。如淄青軍王師範,年紀輕輕便被賜封為中書侍郎,於朝堂掌握權柄,也全因當初他獻淄青軍全境疆土,遂得受魏帝器重。趁著明公如今尚據襄、隨、房、郢幾州之地,有些抉擇,也需要盡早做了”

    梁震的意思的很明白,若要投降,則越快越好。趁著現在還掌控幾處軍州的時候主動歸降,相較於李衢揮軍殺至襄州,兵臨城下時才服軟歸從,所能受到的待遇當然要好上太多。

    更何況,以高季昌的見識他也能想得清楚,真要是到了敵軍殺到家門口的份上,李衢也未必會接受請降,我就差臨門一腳便能把你滅了,那何必再多此一舉?本來是要讓其他割據勢力看清楚,降的越早、待遇越好,可是頑抗到底才不得已降從,那倒是應該殺雞儆猴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