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37章 穩定發展的同時,我在等你們犯錯誤(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740更新時間:2020-12-26 14:07:22

    陝虢軍歸附於李衢一事,基本上便已塵埃落定。而後朱友謙倒還有一個請求,直言乞望陛下聖允,望能賜臣姓名,以證臣投效誌誠,自此對魏國忠心不貳。

    李衢心想也是,朱友謙這個名字,本來就是為朱溫收為義子之後所改。諸如朱友裕、朱友珪、朱友貞、朱友讓、朱友文、朱友寧朱溫的親兒、義子、侄子都是友字輩的,既然已歸降投從,再叫這個名字,明顯也很不適合。

    不過朱友謙若是按史載的軌跡向後唐投誠,李存勖也會秉承他老子李克用的傳統,哪怕不是收義子,可是對於賜人姓名也十分熱衷。尤其以後梁、桀燕的降臣為主,諸如李紹榮、李紹真、李紹虔、李紹奇都是紹字輩的,康延孝便被賜名為李紹琛,隻是朱友謙又被特殊化對待,得李存勖賜名為李繼麟。

    收義子與賜名這種唐末五代時節諸方勢力常用的路數,李衢卻不打算搞這一套。如此短期內固然能拉近君臣間的關係,可是從長遠考慮,以後關於嗣君繼位方麵的隱患也將更多。

    要保正屬下的忠心,靠的是許以他們更為遠大的前程,還要排查出其中一些野心注定不會被滿足的亂臣賊子。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賜多少姓名、收多少幹兒子都全無用處,這年頭父子、兄弟血脈相連的親身骨肉之間,手足相殘都屢見不鮮,所以李衢對這種所謂籠絡人心的套路沒有半點興趣。

    瞧著眼前低眉順眼的朱友謙,李衢遂笑言道愛卿不是有父母起的姓名麽?隻管回複以往舊名便是,君臣之間必以信,而這等關係的維係,也不是隻靠賜個名便能決定的,關鍵還是要看朕能給予卿什麽,而卿以後又能為朕做什麽

    朱友謙聞言一怔,隨即躬身施禮、連連稱是。連同旁邊的康延孝在內,對於眼前這個他們轉投效忠的帝國君主,又多了一層了解

    而李衢一方勢力接管了陝、虢二州之後,一隊隊輕騎被派遣出去,往西麵地界巡視。而劉鄩親自帶領一彪騎軍,甚至行出豫地,抵達後世陝西省渭南市地界。

    追隨劉鄩探視地形的軍騎也甚是戒備,畢竟此處往東,是陝虢軍掌控的疆土,而再往西行,便是處於鎮國軍藩鎮治下的險潼關了。鎮守在哪裏的梁軍也不是沒有可能悄然出關,潛到這邊來有所勾當。

    先前便已有幾撥哨騎陸續將周圍形勢探查個遍,在大致確認並無敵情時,劉鄩才帶領一撥親隨至此查視。

    而距離潼關越近,但見得周圍地勢山連山、峰連峰,非但穀深崖絕,再往西麵通行的僅一條羊腸道,往來大概隻可容一車一馬周遭也多是絕壁險峰,就算大規模的軍隊隻得排成稀疏細長的長蛇陣才能通過,也實在難以變陣調度。

    更不用沉重龐大的攻城器械,也很成批的難運送西進,而形成一定規模之時,再向長安東麵的險屏障潼關發動猛攻

    劉鄩舉目眺望,仍舊瞧不清另一側潼關的輪廓,便道:

    “由此間再往東麵,也須擇選巡檢軍寨。倚仗周圍山勢險,潼關固然守備堅固,而我軍同樣可以利用地勢在此建堡紮寨,以觀望梁軍動向”

    正著,劉鄩忽的一頓,他默然片刻,隨即又忿聲言道:

    “楊師厚看來短期內不便揮軍去與你交鋒,但當年兵敗之恨,我可是一直銘記於心”

    又取下陝、虢二州之後,按李衢部署,陝虢軍也並入了河陽軍藩鎮,劉鄩遷移治所至陝州陝縣。洛陽已做為後方名城要地,仍由張全義主持複興事宜,也就相當於並入了京畿“首都圈”的範圍當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