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55章 政壇不倒翁,以後也不必改換門庭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770更新時間:2021-01-05 16:55:13

    號為長樂老,在後世又被稱作五代政壇不倒翁的馮道,李衢當然對此此人的生平事跡所知極詳。在名薄中看見了他的名頭,也立刻意識到的確現在桀燕劉守光已死,馮道最初入仕投效的,自然也不可能會是那殘暴狂妄的君王。

    又看到名簿上寫著馮道家世原本於冀州長樂安住,於魏國征討橫海軍之時,便已隨著王重師、劉知俊所部牙軍南遷至淄州得分耕田務農。李衢心下恍然,畢竟身處於皇城之內,當然不會知曉民間百姓當中的人才流動遷徙動向,還需要他們主動冒出頭來。

    不過在五代十國時節,在後世廣受抨擊叱罵的,馮道應該也能排進前十或者是前五了吧

    畢竟宋朝以後幾個朝代的文人士大夫,幾乎都是一邊倒的對馮道聲討,痛斥他不知廉恥,是奸臣之尤。關鍵在於他本來應該曆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算上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以及遼太宗耶律德光,先後侍奉十三個君主,而且其中多數還是外部侵攻、內部叛亂時先主被推翻,遂轉而投靠本來敵對的勢力所以他在後世士人群體中名聲太臭,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不過李衢對於馮道的印象並不壞,甚至先前也曾想過,有朝一日若是有機會招攏,甚至還要好生栽培,並委以他重任。

    畢竟終結了五代亂世的宋朝朝堂刑不上大夫,入朝為官,雖然也要身陷殺人不見血的黨爭政鬥。可是唐末諸藩割據又處於什麽時代?朱溫屠殺唐廷滿朝公卿,地方上藩鎮節度多有殘暴不仁者,做個文臣朝不保夕,有殺身之禍的幾率太高。所以治世、亂世的文人普世價值觀,往往大有不同。

    畢竟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自宋朝伊始,士大夫階層又開始宣揚忠君氣節,這本來也沒有什麽不對。可是倘若把他們放到這般時代背景,你可以當麵斥責朱溫弑帝亂常、大逆不道;你也可以在侍奉的君主覆亡之後剛烈不屈、以盡臣節,然而就隻能一刀被喀嚓了,也再不會有任何建樹。

    然而馮道改換門庭雖然太過頻繁,但是他從政數十載,無論為哪一方政權效力,都是在為國為民做實事的。

    馮道易主,卻又絕非賣主求榮、阿諛奉承之徒。他若是為劉守光那個暴君所用,會直言進諫,結果被關進囚牢險遭殺身之禍;轉仕李嗣源,馮道也敢當麵揶揄那後唐明宗;周世宗柴榮風頭最盛之時,他還曾懟得那五代第一明君十分不悅而他的言行,卻都是站在臣子的立場上為當時所效力君主著想。

    而後世抨擊馮道另一個主要的因由,則是他曾經為塞外異族遼太宗耶律德光效力過。

    可問題是,馮道一生侍奉過的十三個君主,都是在其病逝身故,或者政權滅亡的情況下才選擇另投新主的,唯獨耶律德光是個例外。而且短暫效力於契丹期間,馮道並沒有做出任何不利於中原漢民的舉動,相反的他一句“此時佛出亦救不得,隻有皇帝救得”看似拍馬屁的言語,吹捧耶律德光的同時也讓他下不來台,以盡最大的可能阻止中原百姓遭受侵害。

    後人再怎麽看不起馮道,卻也不能否認他在私德上的確是仁人君子。尚是一介平民時常趁夜助無力耕作的鄉親耕田;投晉時有將領以掠來的貌美女子相贈,他卻尋訪她們本家,盡數送還。官居執宰貴而不驕,不貪汙、不弄權、不與人政鬥。有人嫉恨仇視,仍淡然處之,曆經四朝,也皆是如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