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95章 時局的變數,也已影響到另一個政權(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864更新時間:2021-04-04 00:29:14

    “本來依附於蜀國黎州蠻,暗通大長和國鄭買嗣協助進犯劍南諸州。蜀帝遣其義子王宗範、王宗播、王宗壽與楊師厚興兵討伐,於漢源以北大敗大長和與三蠻叛軍,攻破武侯嶺十三寨之後,又興兵過瀘水轉而攻向大長和治下會川”

    李衢一目十行的看閱過呈上的文書,心就算是走正史線,前蜀與西南麵的大長和國的確也爆發了大規模的戰事。而哪怕王建的蜀國,比起朱溫、李克用、楊行密所建立的政權實力上要遜色一籌,但是要對付大長和這種原本遊離於唐朝直轄統治之外的地方政權與中原各路軍閥抗衡相較,難度似乎直接下降了一個檔次。

    當年南詔國趁著唐末亂世,大舉進犯西川,一度殺至東鄰成都的雅州(後世四川省雅安市),卻被當時尚還未迷信神仙方術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所以智商還在線的大唐名將高駢殺得大敗虧輸。這也終究導致南詔“屢覆眾,國耗虛”,而引起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而權臣鄭買嗣趁機發動政變,殺南詔宗室八百餘人,而另立大長和國。

    李衢記得大長和國按原本軌跡應該傳了三代不過二十六年,而後便又有權臣趙善政、楊幹貞弑君篡位,另立國祚。曆經大興國、大義寧國兩代,前後也不過八九年光景,再往後便是大理段氏的開山鼻祖段思平起兵滅大義寧國,而建立起國祚延續三百多年的大理國。

    現在的大長和國,固然比不上後來的大理國那般時局相對穩定,可是它延承吞並驃國(緬人先民)的南詔國領土,疆域囊括後世雲南省全境及黔、川、藏與越南、緬甸、老撾的部份土地,邊界與後來泰國北部以孟族為主體的女王國接壤,地盤也十分遼闊。

    隻不過在蜀帝王建看來,他也絲毫沒把大長和國放在眼裏,當年他奪取兩川之時,便曾應付唐廷有言“南詔夷,不足辱詔書。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

    然而弑君篡位的大長和國皇帝鄭買嗣,雖然是力主南詔國加強漢化,與唐朝頻繁來往,而促進西南諸族與中華漢家文明的融合交流的南詔漢臣鄭回七世孫,他也與當初的南詔國主一般,趁著唐朝覆亡之後的亂世時節,也打算對西川用兵,而盼著占據更為富庶的中土領地。

    這場戰爭,倒與三國鼎立時蜀漢南征孟獲的性質有些相似。隻不過大長和國國主也自稱皇帝,不肯臣服於中土諸國各藩。估計王建那邊也是尋思著“老弟,你怎麽回事”,完全沒有把他當做與朱溫、李克用乃至李衢那一級別等同的對手,也勢必要狠狠教訓自討苦吃的大長和國了。

    而戰事的經過,起先與史載的記述如出一轍,王宗範、王宗播、王宗壽三人,也都是王建膝下眾多義子當中相對最能打的,先後兩次大戰,大長和軍都折損了數萬兵卒,完全被按到地上摩擦,被殺得丟盔卸甲,也隻得潰退逃返至屬於長江支流岷江支流,如今大概屬於蜀國、大長和國交界線的大渡河南岸。

    可是蜀國南征大軍當中,卻又多出了楊師厚這麽個五代初期論用兵打仗屈指可數的名將所以之後的戰局演變,較之原本的軌跡也已出現了變數

    本來既然已經將侵襲至本國境內的敵軍殺退回去,王宗範、王宗播、王宗壽揮軍至大渡河北畔,也有意就此收兵。

    然而楊師厚新投未久,正要在蜀國打下根基,他力諫趁著大長和國元氣大傷,也合當趁勢殺入其治下疆土。不但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對方若養回元氣,倘若等候時機再興兵來犯,隻有千日做賊,哪裏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也莫不如殺得大長和國就此一蹶不振,再豪取其治下領地疆土,如此不是也能壯大我蜀國國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