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14章 此必亡之勢也,康延孝獻平梁策(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808更新時間:2021-04-13 18:23:35

    “梁軍都督段凝,糾聚八萬兵馬自長安北上,行至耀州以南三原地界,又分兵至富平,連結諸地據險設下連營軍寨,意圖阻扼我軍南下之勢”

    李衢聽過軍校稟軍情,得知梁國為保住長安苟延殘喘,在北麵連結三原、富平設下防線。而三原縣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豐原,北曰白鹿原,故而得名,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在後世便屬於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基本上也可以是長安北麵的門戶之地。

    至於富平位於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之間,正史兩宋交迭時節,金國意欲吞並川陝諸地,便先後派出完顏婁室、完顏粘罕等主將與張浚、曲端、吳玠等宋朝重臣將領在此地接連大戰廝殺,也足見其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隻不過在梁國朝堂結黨營私,把握軍權的段凝隻得親自統軍前來抵抗顧忌他也是不得不硬著頭皮上陣,無論史載線麵對後唐軍旅,還是如今麵臨魏朝的大軍壓境,段凝的確都會盡可能的集結兵力仍試圖抵禦一番。

    而段凝的心態也很容易理解,梁國哪怕是岌岌可危,可是他仍舊是梁末帝朱友貞身邊的紅人。在朝堂中做個呼風喚雨的權臣,也總要比做個隻得投降而寄人籬下的降臣權勢更大。即便梁國終有一日要覆亡,但也要挺過這次敵國大軍的侵攻啊這次戰事便被滅了國祚,那還怎麽與魏、晉等國討價還價,而商議如何有條件的投降?

    不過李衢本來以為,梁國長安那邊應該也會派出使臣前來,通過請求割地賠款、上表稱臣等方式請和罷戰,起碼也要爭取些時間。

    不過轉念一想,李衢尋思梁國君臣也很清楚:如今他魏國大軍已經殺過潼關,也已完全沒有必要與其談判;至於晉王李存勖他河東李家與梁國朱家之間可是世仇大恨,如今趁著你國力衰微,也根本沒有班師霸占,讓仇家國祚繼續延續下去的可能。

    所以梁國隻能撐,就是死撐著。抱著僥幸心思,希望耗到魏、晉兩國人困馬乏,隻得暫且收兵。可問題是就憑段凝統領八萬梁軍,又能死撐到什麽時候?

    李衢禦駕由幾撥京畿禁衛軍旅護衛,自邠州治所新平啟程,來到州府南隅與耀州、長安相距不遠,也屬於三秦腹地的淳化地界。魏朝幾路軍隊在此設下營盤,於帥帳當中,李衢遂與劉鄩、康懷英、夏魯奇、康延孝等將領共議軍機。

    而魏朝殿前司都點檢使王彥章,也已統領三萬兵馬於耀州華原以南五十裏出紮寨。與主持三原、富平防線的段凝形成對持之勢,也隨時都有可能打響戰事。

    如今要殺至長安城下,已是指日可待。隻不過段凝等梁軍困獸猶鬥,倘若采取固守之勢,也不免要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

    何況長安以西,還尚有鳳翔府、隴州、涇州等州府處在梁國掌控之下。所以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長安那邊,西麵梁軍餘部,也未嚐不會集結兵馬襲擾後路

    針對於梁國政權,這場滅國之戰,又當怎麽打才最為合適?

    帥帳當中,諸位將領各抒己見,議論一番之後。做為軍中智將典型代表人物的劉鄩撫著長髯,忽的開口道:

    “雖然長安以西,尚有鳳翔府與隴、涇等軍州未曾攻取。調遣大軍震懾鎮守三原、富平的段凝所部梁軍,我軍再逐步攻取周圍梁國尚且掌控的領地,進而對長安形成合圍之勢,如此雖然更為穩妥

    隻不過北麵尚有李存勖虎視眈眈,如此耽擱的時日一久,遲則生變。如此還須盡快殺潰段凝這八萬梁軍,隻是他若是一味死守,也並非是朝夕可破,倘若能用計誘使其出兵陷入埋伏,而一舉擒殺住這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