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28章 再往西邊拓疆,便要到河西軍、歸義軍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752更新時間:2021-04-20 17:22:56

    六萬梁軍卸甲繳械,投降歸從,而李衢所統領的大軍順利的通過三原,繼續向長安城的方向進發。

    而段凝這個梁國降將,便鞍前馬後的聽奉李衢的旨意行事。李衢也發現即便他刻意討好迎奉,並非是一副阿諛諂媚的人奴才相,看來他也很擅長拿捏尺度討新主子歡心。

    這也就難怪同為禍國殃民,卻與朱溫父子都沾親帶故的外戚。而趙岩與正史線的張漢傑等人都被李存勖夷族處死,唯獨這段凝在後唐朝堂中仍蹦躂的十分歡實;

    誇張的是,當世口辯之才出類拔萃,而史載軌跡中效力於梁國,人品倒也十分不堪的李振就曾勸過朱溫罷免段凝領受的職務,莫要委以他重任。

    可因猜忌而嚴苛而枉殺麾下大將許多次的朱溫,卻回複段凝又沒有罪,不可罷免,而李振當時便似是預言般的疾呼稱“待其有罪,則社稷亡矣!”之後反而是段凝勾結趙岩等權奸,鬥挎打壓元勳宿臣李振,也足見其在他的主子麵前討好奉承的手段。

    李衢心想若不是我熟知史載記述你段凝的秉性與事跡,倒也難保不會蒙蔽姑且先讓你繼續裝下去,畢竟朝堂中潛伏的隱患,也是一網打盡的

    兩日後,李衢禦駕也即將抵達長安之時,西麵倒另有一路梁軍遣使奉上降書,請求發落安置。本來奉旨趕赴鳳翔府、隴州、秦州等地招聚勤王兵馬的梁將董璋,也已得知梁帝喪命、長安陷落以及國家覆亡的消息,他便派遣快馬上呈降書,帶領方才聚集的四萬五千兵馬東奔前來歸從。

    李衢也知道董璋這號人物,他本來與和高季昌、孔循(後改名趙殷衡)一並在汴州富賈大戶李讓府中做家奴,而後李讓被朱溫收為義子改名朱友讓。董璋便也投到宣武軍中效力,由於他頗有勇力,很快便以戰功升遷為列校。

    比起梁國其他當時以倍受重用的開國勳將,董璋的資曆相對要淺的多,而且也沒有同為家奴出身的高季昌那般好命,被朱溫外派做了封疆大吏不過作為宣武軍出身的梁將,他就算熬資曆也足以在梁國軍中爭取到一定的地位。

    已至長安東郊,同樣是數萬兵馬徒手恭立,將衣甲軍械都歸置到一處,等候收編。李衢仍有一眾心腹將領、禦前宿衛擁簇著,騎乘雄俊的戰馬踱至伏地請降的董璋麵前,便聽到他高聲表態道:

    “卑下董璋雖為梁將,因朝中有奸佞誤國害民,也終究難以抵抗魏朝雄軍。方今梁國覆亡,我等也無意徒勞抵抗,是以心誠投從魏朝,乞望陛下明鑒!”

    而跟隨李衢參赴董璋受降的一眾將領裏麵,新降未久的段凝也屁溜溜的混雜在其中。

    而聽董璋直言梁國朝中有奸佞當道亂政,所以敵不過魏國之時段凝臉上肌肉猛的一陣抽搐,好似是被人狠狠扇了一耳光。然而他也不敢發作,隻是夾雜在人群中惡狠狠朝著董璋那邊瞪視過去,眼中也流露出怨毒的恨意。

    李衢聽董璋這番言語則不由一樂,心雖然投降的都十分幹脆,但是與段凝相較,他稟投降的理由倒直白得多的雖然恭順,可話裏話外也透著一個意思:因為梁國打不過魏國,如今政權都覆亡了,那還打個屁咧,所以就直接降了。

    而按正史軌跡,的確是後唐大軍入主汴梁之後,董璋便來朝表示願意投從。李存勖因其素有勇名,優以待之,仍以原職錄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