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35章 長安與降臣,物盡其用、人盡其才(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794更新時間:2021-04-23 18:29:48

    於李存勖攻破蒲津關之時,李衢禦駕也早已進入長安,以接受梁國眾多降臣的參拜。

    康延孝先行便率領一彪軍馬出城迎候禦駕,但見他欣喜振奮的模樣,李衢嘉言讚賞,並承諾按功受賞,也當賜封康延孝為藩鎮節度,司掌一方軍政大權。

    而時至今日,李衢也終於能得以領略被世人讚為“九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中華後世十三朝古都長安的風光。

    本來曆經黃巢、李茂貞興兵禍亂城郭,焚燒宮宇,按長安按原本的軌跡朱溫於挾持唐昭宗皇帝東遷之時,也會拆毀長安宮室民居,取木料順渭水漂黃河轉入洛陽而使得這座古都名城為為一片廢墟。

    明朝時節朱元璋雖然劃分西安府,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修築西安城牆,而且與他長子朱標也曾動過遷都長安的心思,然而後來的景象,到底還是有別於長安曾做為世界中心時那般的大氣恢弘,也與後世到西安旅遊觀光明代重建城郭宮宇時的感官大有不同。

    由於丟了發跡之所宣武軍,而隻得西遷退守關中的朱溫,反而需要將長安這座曆經先前各朝修建完善的名城做為己方勢力的中樞所在,是以仍舊按先前的城市的格局修葺補建。所以如今的長安古城,格局嚴謹對稱,規模也仍是宏偉壯觀。

    即便不比大唐最為強盛時期“萬國來朝”那般開放、大氣、包容的景象;既使東京汴梁,做為遠在戰國時節魏國所定都城大梁之後,至五代時節才得以興起繁榮的名城坐落於中原,眼下也更適合做為國家的都城但是李衢也切身能感受到長安更為厚重的曆史底蘊,而拿下了此處古都,按他設想,仍要將長安打造成聯係中原與西域的商業、文化交流的匯集地,與汴京同樣也將發揮出國際大都會的效用。

    長安城內先前已發榜曉諭,經過安撫整頓,黎民百姓出來迎候聖駕,肅立於長街兩旁,也大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架勢。

    而長安城內居民,雖然不及唐朝極盛時達百萬規模之巨,經過朱溫好生經營,如今也有數十萬的民眾。一朝子一朝臣,何況這本來也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長安百姓又曆經梁末時節的腐朽黑暗,民生動蕩如今也終於盼來戰事結束,隻想過安樂平和的日子,自然也都認同做魏朝治下的子民。

    畢竟魏帝李衢,於方今時節被世人讚為施仁政撫民的明君當中,也會算他一個。

    即便比起吳越錢鏐、閩王王審知、朔方韓遜等國君節度,似乎魏朝對外用兵的頻率似乎更勤了些但李衢也尚還不上是窮兵黷武,而畢竟魏帝如今統掌的地盤最為廣闊,實力也最為強大。隻有國家強盛,時局方才盡可能的維持穩定,家庭才能得以平安的道理恒古不變,是以長安百姓,幾乎也都是心甘情願的接受魏朝的統治。

    經過外城長街,禦駕抵達唐朝與梁國的大朝正宮大明宮,又行至內朝當中的紫宸殿,李衢也早已換上黃袍袞冕,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警蹕宿衛排布於大殿內外,也做好了準備,接受原梁國群臣的朝參禮拜。

    包括朱溫的外甥,先前於梁國朝中也屬於權貴勳臣袁象先在內,還有鄭玨、趙光逢、趙光允、趙光胤、、韋、杜曉、李琪、蕭頃等一眾梁國降臣,呼啦啦的跪倒一地山呼萬歲。畢竟他們作為原為敗亡的政權效力,如今又轉而投從新朝的降臣,不但要表態效忠,也頗有請罪的意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