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30章 五代諸國,就是這剛出事,那也出事(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344更新時間:2021-09-01 19:08:31

    當初疆域囊括兩川三峽的蜀國,由雄心壯誌尚在的王建治理,與梁、晉、吳...等大國相較還算有一定的競爭力。不過如今他兒子王衍繼位,朝政大權又有宋光嗣、王宗弼...乃至大批的權閹奸臣把控著,那便隻管坐視他們自取滅亡便是了......

    李天衢思忖現在幾乎已經能夠斷定,王建當政晚期便因賦稅繁重、賄賂成風而動搖國本的蜀國,由王衍那個敗家子做了皇帝之後,國力更將會如斷層式的下滑。兼並川蜀的機會,對方也早晚會主動拱手相送過來。

    畢竟走正史線的後唐發現南征滅蜀時機成熟,自出師再到滅其國也隻不過七十日的時間。蜀道天險,似乎徹底成了擺設...這也自然是因為君主昏庸、佞臣貪濫、朝政腐敗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否則外來的強大實力,也很難在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輕取川蜀三峽之地。

    川陝、鄂渝接鄰的疆域,現在也都處於魏朝的掌控之下。李天衢心說後唐也根本不可能具備半路截胡的條件。

    那麽現在明麵上,也更需要擺出願意與蜀國緩和關係,乃至交好親近的態度,那麽王衍與那一大票佞臣以為無外患之憂,必然會自己作死,也極有可能仍會按史載軌跡做出撤除邊地守備的蠢事來。

    所以李天衢也如黃鼠狼給雞拜年那般,安排使臣入蜀,因帝王建而表達出哀悼的態度。同時又吩咐鴻臚寺臣僚再與蜀國商討交還戰俘事宜,也盡可以放寬條件,尤其是確認對方來使與王宗弼、宋光嗣等權臣關係緊密的情況下,多做些讓步倒也無妨。

    隻不過魏國這邊,卻也有噩耗傳至國都汴京。又過了一段時日,李天衢便收到了鄂嶽軍節度使丁會、徐泗軍節度使張歸厚相繼病逝的消息......

    當年丁會因憤慨舊主朱溫弑殺唐帝篡位的行徑下作,而率部倒戈投從。在任期間兢兢業業,也的確堪稱是當世良將;李天衢也當然記得自己打天下早期,張歸厚最常衝殺在第一線,是個最熱衷於挑將奪旗、單挑搏殺的狠人...所以得知這兩員愛將的死訊,李天衢心下悵然,當然也難免扼腕長歎。

    而追贈加封、厚金撫恤之後,鄂嶽與徐泗兩處藩鎮,也順其自然的劃入由魏朝直接委派官職,而進行直轄統治的疆土。

    不但涉及各處藩鎮、軍司首腦因離世、陣亡、告老而需要進行的人事變動。尤其還要針對後唐攻取橫海軍的戰略調整...李天衢在下詔追封丁會與張歸厚之後,又下達的一紙詔令宣揚開來,甚至還立刻引起了李存勖乃至後唐各路主將的警覺:

    督管魏、博、恩等諸州軍旅的都知兵馬使王景仁轉調別處;而本來屬於魏博軍中樞所在的魏州,按春秋晉獻公麾下掌卜大夫解字“魏乃大名”之意,升級改稱為大名府。官居殿前司都點檢使,權掌魏朝京畿禁軍的王彥章,則被調往大名府,轉任經略安撫使一職。而殿前司高行周等將官統領幾支班值禁軍隨行,一並調至河朔地界。

    隋代設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兼職,而唐朝亦有經略使做為邊防軍事長官,隻不過後來被節度使所取代。李天衢則是按宋製,轉調王彥章做這坐鎮大名府的經略安撫使,亦能權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權,可並非是常置官職,屬於臨時性質,事後即撤。

    而魏朝這次的人事任命,明顯就是專門為與後唐進行戰備而做的部署。

    明麵上調兵遣將、摩拳擦掌,暗地裏李天衢也早已吩咐巡院侍衛司將密令盡快傳達於潛伏在太原的李君惜與其餘密諜奉令行事,激化郭崇韜等後唐權臣,與李存勖身邊閹宦、伶人派係之間的矛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