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50 陰謀隻為拱火,你的命運,其實已經注定(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240更新時間:2021-09-12 16:31:23

    周本轉去信州,徐溫轉遷至升州金陵大都督府,以及現在由徐知誥留守宣城控製住吳主楊隆演...這些消息傳到汴京,李天衢也絲毫不會感到意外。

    因為這些事情,在正史中都發生過。

    即便對吳國楊家稱得上赤膽忠心,可徐溫篡權的過程中,涉及劉威、陶雅、李遇、李簡、米誌誠...等舊臣宿將,可明明性情豪直的周本,便如同隱身一般,對於朝堂權勢的爭奪完全置身事外。

    不過外敵吳越國嚐試犯境,周本坐鎮信州,數度力抗吳越軍無功而返。徐溫也會不停的為周本加官進爵,意圖安撫,甚至進封西平王,然而即便尊崇榮祿加身,周本對於朝堂事宜仍不上心,隻管坐鎮一方,便如後人評述的那般:

    本不知書,然能尊禮儒士,遇僚屬以禮,士民愛之。性樸拙,無他才,惟軍旅之事,若生知者。

    可是當徐知誥掌控大權,並已經篡位之後,便意圖賜予周本鴆酒將其毒殺...這也意味著他很清楚,楊家的王位不能被異姓篡奪,這就是周本的底線。

    然而周本終究因為無力改變楊家禪位的事實,對先主楊行密極為愧疚,忿恨成疾,也不必由徐知誥再圖謀誅殺,便鬱鬱而終,也足見他對楊渥、楊隆演這兩代國主雖然心中不滿,但對楊氏吳國卻也仍是忠心耿耿。

    至少眼下而言,周本隻打算悶頭打仗,鎮守信州一方太平,其他什麽事他都不想去管。

    而徐溫親自趕赴升州,並囑咐愈發信任的義子徐知誥控扼吳主。現在他也沒有意識到,按原本的軌跡這一方割據政權以後不會再是吳國,國主也不會姓楊,更不會姓徐,而將成為南唐李氏...一切先決條件,都是他這個義父,為自己那螟蛉之子親手創造的。

    不過李天衢估算時局走向,心說就算現在的徐溫義子徐知誥,也就是正史裏的南唐烈祖李昪權勢更大,想必野心也已膨脹。不過他應該也熬不到自己的義父徐溫去世,再脅迫楊家禪位,而登基成為南唐開國皇帝的時候了......

    按著謀臣梁震的諫言,魏朝對於吳國事態的變化密切關注,但是尚還沒有做出任何行動。李天衢的目光,又落到北麵最強大的敵人後唐那邊。

    “陛下,太原那邊的密諜已收到密令,想必眼下也已動手了......”

    巡院侍衛司總管張驍,期間便已向李天衢稟奏。而結合這段時日後唐那邊傳來的消息,要激化對方內部引發激烈動蕩的時機也已經成熟了:

    郭崇韜果然因主持謀劃奪取魏朝橫海軍大功,又被加封後唐樞密使,還進爵為趙國公。如今在朝堂中即便算不上已經隻手遮天,但也完全稱得上是權豪勢要了。

    隻得玩味的是,經過下僚有意奉承,郭崇韜也已經放出話來“當年因戰亂,家譜雖不幸丟失,可先人們的確常言汾陽王乃我四世之祖......”

    郭崇韜所說的汾陽王,便是平定安史之亂居功至偉,於唐廷中後期以來聲望日如中天的汾陽王郭子儀。

    李天衢聽聞這個消息,也不住搖頭冷笑。郭子儀倘若真是你郭崇韜的先人,還隻不過隔了四代...那你家不早就該大吹特吹?怎麽還需要有人提醒?又如何偏偏在這個時候才要大張旗鼓的宣稱功高蓋世、中興大唐的名將賢相,便是你的祖上先人?

    本來頭腦冷靜、機智過人的郭崇韜也開始妄自攀認祖宗,他虛榮心越來越大,對自我的認知也開始膨脹...而且已經開始以門第出身排擠屬臣,不但得罪了一票同僚,與景進等伶人、宦官派係之間的矛盾,也已愈發尖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