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13 這次不止是擄掠,更是要搶地盤(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256更新時間:2021-10-15 14:54:53

    又聽那契丹大員說自己本名韓知古,漢人出身,也引得馬城城關上的將官兵卒一陣交頭接耳。

    契丹國治下如今也有眾多漢兒,而且亦有漢人官員。可是其中很多人也都是被擄掠至北地做農奴使喚的...這些事,盧龍軍邊塞軍民大概也都很清楚。然而韓知古不但身為國主耶律阿保機的斡魯朵心腹,還使喚得動眾多契丹銳騎,這在馬城守軍看來,可就有些稀奇了。

    畢竟韓知古不同於韓延徽、盧文進、王鬱、康默記等先是在以盧龍軍為主的北方藩鎮任職,而後才投從契丹的漢人屬臣...他父親雖為唐朝薊州司馬,可是在其六歲的時候,便被契丹人擄掠至北地。

    所以比起其他漢人臣僚,韓知古的契丹習氣明顯要重了許多。而且他起初做為述律平的家奴,做為陪嫁成了耶律阿保機的宮分人(隸屬宮衛的奴隸)之後,便處心積慮的要引起契丹國主的注意。時至今日,他終於得到阿保機的賞識,做為國主的參謀,如今也已成了掌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政的南院漢兒司事。

    李天衢自然也知道這個韓知古,他不但糅合漢人傳統和契丹習俗,確定遼朝禮儀製度。其膝下數子在契丹都位居高官,孫兒韓德讓,更是在高梁河之戰期間參與擊退宋軍;而後又與宋朝締結澶淵之盟;南征有兼並遼東之意的高麗...身為漢兒在遼國位極人臣,而且無論宋史、遼史,記錄韓德讓與遼國太後蕭綽之間的曖昧,基本上都能寫出一本《我與太後不得不說的故事了》......

    而眼下韓知古朝著馬城城頭環視了一圈,又放聲大呼:

    “我本是薊州出身,也知盧龍軍昔日先有李匡威、李匡籌兄弟反目,後有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暴政虐民!可憐燕地漢兒飽受兵災戰亂之苦,民不聊生、生計難覓。方今魏晉爭霸,我邦又揮軍前來,晉人危如累卵,爾等焉能不知?

    吾主施仁布德,收容眾多漢兒流民,分與田地,而讓漢家黎民得以安居樂業。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吾主任賢使能,看我便知,亦無契丹、漢人之別。城中將士,如若肯投效契丹,仍按原職錄用。非但可保爾等衣食無憂,再為我邦建功,更會厚封重賞,可期前程!”

    韓知古這一番話下來,城頭上有些將兵已不免意動,但是同樣也有人不禁麵露不屑之色,而念道:

    亂世時節,盧龍軍當初的確也是時局動蕩,契丹安置了不少漢兒開墾田地,這倒也是實情...可是契丹人又擄掠強迫多少漢家百姓轉遷至關外?以往犯邊寇鈔,剽掠城鄉,殺人放火的歹事便沒做過?

    你這名為韓知古的漢人,投靠外族,固然得受重用。可是燕雲之地時局不太平,不止是因為當初劉氏桀燕暴政,起碼劉仁恭之流北擊胡虜,就是為了提防異族大舉犯境,禍害漢家百姓,就算是如今契丹國主招徠收容漢兒...可你又怎麽能把契丹人誇得跟救世主似的?

    然而韓知古先是和顏悅色,忽的麵色一沉,再高聲言語時,便多了幾分森冷寒意:

    “正是先禮後兵,我不願城內軍民枉送性命,故而先來好言勸說。可是兩國交戰,終究難免兵燹之禍,爾等若仍是不識時務,我軍便將全力攻城!待城破之時,守城將兵,一概不留!家眷妻兒,擄至關外,也盡將打為奴籍!”

    韓知古寒聲說罷,忽的高舉手臂,身後大股軍騎,也登時發出如同山呼海嘯的吼聲!無數戰馬也開始揚蹄嘶鳴,又揚蹄煙塵滾滾,升上雲霄!

    馬城城頭上一眾將官兵卒眼見這等凜然聲勢,紛紛麵露慌懼之色。眼下城中縣令與衙署官吏,甚至還未曾趕至城頭,軍陣龐大的契丹騎眾,便已漫卷至城前...如果當真是要發動全力猛攻,這馬城又如何能守得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