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96 進軍河東之前,我知道你的退路(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950更新時間:2021-12-09 20:30:25

    “任圜也肯歸降我朝?這倒是意外之喜......”

    當李天衢得知任圜遣使求降,魏朝兵不血刃再取冀州的軍情,心說這個結果,也的確要比先前料想的更為順利。

    因為李天衢自知任圜本來是河東名將李嗣昭一手提拔的心腹幕僚,而在李嗣昭戰死之後,他也迅速嶄露頭角。可即便任圜於後唐明宗時節,做到了當朝宰相,結果卻因與權臣安重誨交惡,先受打壓排擠,後來又被誣陷與朱守殷同謀欲反,遂由安重誨遣人矯詔賜死。

    而先前決議歸降的符習,在後唐同樣會招安重誨的記恨,遂遭受打壓,無罪貶職,晚年也隻是以打獵飲酒自娛,最終因中風而卒。

    任圜、符習都算是後唐臣僚內部鬥爭的受害者,尤其是任圜被冤殺後還有知交為其叫屈“任圜天下義士,豈肯謀反!而公殺之,何以示天下?”...但是現在他們的死對頭安重誨,也還不過是李嗣源身邊一名心腹,而不會再成為正史後唐明宗身邊一時間大權獨攬、隻手遮天的權臣...所以李天衢本來也說不準,任圜與符習在如今這等形勢下,最終做出的抉擇又會是什麽。

    而李天衢轉念又想到,任圜本來與郭崇韜私交甚好...結果袍澤被朝廷冤殺,他非但難免感到兔死狐悲,也會擔心李存勖身邊那些伶人閹宦又會不會算計到自己頭上。走史載線李嗣源被脅迫發動兵變,而不得不與失盡人心的李存勖走到對立麵上...任圜與符習,也都屬於擁戴李嗣源的一方,所以估計他們現在雖然不便明言,實則對於李存勖的怨意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現在的李嗣源卻是退守至盧龍軍南隅,遭受契丹、魏朝兩方夾擊而自身難保。麵對魏朝大軍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了。又對現在的主公李存勖心裏已有諸多不滿,尋思著為他效死盡節吧...卻感到太不值當,那又還能如何?我們都已盡力,但實在沒轍,也就隻能降從於魏朝了。

    至於任圜、符習二人的能力,也覺得值得重用。畢竟任圜於興教門之變之後被提拔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三司,立刻便著手選辟才俊、重整政務。李嗣源得以在李存勖之後開創明宗之治,迅速穩定後唐局勢,而當時提拔的宰相,一個是五代政壇不倒翁馮道,另一個便是他任圜了......

    隻不過任圜也有其持才傲物的一麵,易與同僚爭執,不但敢與安重誨那等權臣叫板,還當著皇帝的麵吹胡子瞪眼...李天衢心說我固然不會慣著你那臭脾氣,可若是有輔弼治世之才的能臣,起碼也會確保你能人盡其才,而不至落得個按原本軌跡那般被誣害冤殺的下場;

    至於符習秉性沉穩內斂,先後曆任安國、平盧、天平、宣武四鎮節度使。他膝下長子符令謙治軍管民也都十分值得稱道,非但得軍中將士愛戴,於趙州擔任刺史時卒於任上,而為其泣哭送葬的民眾便達數千人;次子符蒙則應科考,登進士第時曾排名第一,而在後晉時節做到了禮部侍郎,於文采吏道上,自然也稱得上才識過人。

    這些可以招降的後唐文臣武將,李天衢當然也會給他們一展所長的機會。可是目前於河朔地界零星殘存的州府當中,也仍有死忠於河東李家的軍將拒不肯降,麵對大舉壓境的魏朝軍旅,也終究難免要落得個覆滅敗亡的下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