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21 賢能為上,理當重用的人物(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170更新時間:2021-12-22 18:20:19

    喟歎後唐國祚終究難以保全,起碼也還保全自己的家世與基業,而接受降從魏朝這一事實的臣子,其中有幾人也引起了李天衢的注意,遂先後召喚他們入殿覲見,以確保這些人以後能死心塌地的為魏朝所用。

    第一人名為康澄,本來李嗣源繼位整頓朝綱時,他會提出國家不足懼之事五種,深可畏之事六種,也能切中治政弊端,而得李嗣源褒獎,也有能力剖析時局,及時指出朝廷民間有可能動搖國本的隱患;

    第二人喚作張希崇,本為燕地出身,按原本的軌跡曾為契丹所擄,而得受耶律阿保機重用,賜封其元帥府判官、盧龍行軍司馬、蕃漢都提舉使等要職。可是張希崇卻選擇叛離契丹,率領所轄兩萬餘人南投後唐。

    隻是按說張希崇本來應是在李嗣源稱帝後,才叛契丹而投後唐。可按如今的時局演變,桀燕覆亡時,他便已降從河東。而他極其善於開荒屯田,也是治理邊疆的行家裏手。待張希崇的才能被發現之後,自後唐明宗伊始,一直到後晉石敬瑭上台,都會授予其鎮守一方的旄節,讓張希崇隻管到邊陲要塞一邊種地,一邊帶兵......

    就憑著這手本事,張希崇從盧龍軍一介小校做到了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接連主持邊疆軍政事務,受郡公爵祿,還被賜為清邊奉國忠義功臣...可按著他本人的意願,就是盼著入朝參與政事,結果當他展現出治理邊陲地域時開墾屯田,撫諭番族的天賦而治績出眾,便一直在北疆屯田治軍。

    後來後晉建國,他向朝廷奏請遷回中原內地,石敬瑭核實他的履曆功績之後,心說行啊,這人不錯啊,你也別返回朝堂了,仍做一方節度使,就給你換一處邊陲要地繼續治理去吧...張希崇聞訊後遂喟歎“我注定死於邊疆,莫非這便是命?”,而感到鬱不得誌,積久成疾,最後卒於任上。

    李天衢心說張希崇現在還沒完全展現出能力而被外派地方,我當然也不能完全不考慮對方的意願,而往死裏用他...但你既然是治理邊疆的天才,起碼也要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為國所用。

    邊陲要地,少不了也要張希崇去打理幾年,大不了咱定期行進輪換,亦或安排張希崇至雲中代北那等北麵塞外,南通中原的要扼地帶,起碼不至於在荒涼偏僻的北疆開荒種地,還要提防北地異族犯境寇鈔...那他也不至於在邊疆鬱悶到死;

    另一個被李天衢召見的後唐降臣,則是年少時便投到李克用帳下的河東軍老資曆康福。他是沙陀人,而擅長多種蕃族語言,善於管理財貨,如今擔任馬坊使,總轄且善於打理馬牧事務...雖然帶兵打仗的能力不及李克用所收的那些義兒,他倒也屬於複合型的人才。

    而且按史載線李嗣源做了後唐皇帝之後,也會時常召康福入殿,討論時政利弊,兩人還都是以蕃話胡語相互交流,往往聽得旁人一臉懵逼...而後便招致權臣安重誨嫉恨,將其調離朝廷,結果他管理營田、蕃落、榷稅等地方事務,乃至靈武軍韓家兵變後繼任節度使,治理藩鎮倉儲充盈,把民政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所以康福到了後晉時節,也得以賜號輸忠守正翊亮功臣受封開國公爵,過世後追贈太師,諡號武安,一輩子也是功成名就,爭得個生時高官厚祿,身後廟食祭饗。

    根據康福的能力而言,以後魏朝的疆域也必然向塞北拓張,他在那時想必也能發揮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康澄、張希崇、康福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按原本的軌跡,都是在李嗣源繼承皇位之後,才愈發得受重用。後唐明宗一改莊宗時節的苛政弊政,整頓吏治,對官吏加以考核。不但嚴懲聚斂民財,以權謀私的臣僚,同時對清廉幹練、政績突出的官員下詔褒獎、給予表彰,以開創明宗之治。他們三人,也正是那段時期的代表人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