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30 兒皇帝的秉性,到底是要暴露的(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180更新時間:2021-12-27 16:45:42

    聽自家主公出言否決,安重誨本還待再勸,李嗣源猛的一揮手打斷了他,又沉聲說道:

    “若改國號,隻是為趨吉避凶,這也是向南朝低頭...那豈不是將武皇、先帝視為外人?唐這個國號,是朕追隨義父,與兄弟手足、袍澤摯友一並打下來的,又豈能舍棄!?”

    再說下去,李嗣源也顯得更為激動,他緩緩的站起身來,目光從一眾將領身上掠過,而又擲地有聲的說道:

    “縱然千難萬難,可你們既然願意奉朕為主,那麽我等所要複興的,就隻會是延續武皇、先帝的大唐皇朝!朕當然也很清楚,如今在中原已無立足之地,卻還要以唐廷皇帝自居,也難免要惹人恥笑...但是起碼要讓世人知道,就算先帝駕崩,魏人又已掌控晉陽朝堂,可是我唐國的確還沒有覆亡!

    雖然盧龍軍也不可再久留下去,魏朝、契丹都盼著早些將我等趕盡殺絕...可是塞外也多有怨恨契丹強征壓榨的部族,沙陀兒郎,本來就曾塞外打出一番天地,我等便暫時隱忍,退出關外,而在舊地故土召集諸族眾部,忍辱負重、壯大聲勢,有朝一日再伺機殺回中原!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當然還是要打出唐國的大旗。也要讓如今不得已歸降於南朝的河東臣民知道,他們的故國還在,朕是繼承了獻祖、武皇、先帝一脈的社稷,如今失去的土地、子民...我們早晚會奪回來!”

    李嗣源盡可能的激勵麵前那些將領,而這一番話說下來,又道出了他為了擺脫困境,另闖出一番天地所製定的計劃:

    放棄後唐所剩無幾的領土,統領所有人馬繼續北上,而全麵退至塞北。如此便不會再遭受魏軍的圍剿,而盡可能的拉攏北地其他部族,與契丹打對台,再塞外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當然也一切也都是為了有朝一日再殺回中原,再收複後唐曾經的疆土。

    隻不過如此一來,李嗣源這個名義上宣稱自己繼承李克用、李存勖一脈皇位的後唐皇帝,可就更像是一個在草原上設牙帳王庭,四處轉遷不定的可汗...而且這次不得已退至塞外,誰又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殺回來?

    在場有些將領認為以眼下這般形勢而言,的確也隻得如此,麵對魏朝、契丹雙方的壓製,也根本沒有發展壯大的空間,而且說不上何時便要被敵國大軍趕盡殺絕...而退到塞北,則隻需麵對契丹單方麵的壓力。當然形勢仍舊很不樂觀,但是也總好過留在這裏被魏朝追殺圍剿。

    至於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我們沙陀人的祖輩不也是那樣熬下來的?

    然而仍有些沙陀軍將麵色猶疑,眉宇間也已流露出不舍之色...畢竟由奢入儉難,但凡是沙陀族出身的將領,深知如果再回到塞北靠遊牧維持生計,每年都要為了為了豐茂的水草遷徙千裏,防著白災、黑災,也難免要忍饑挨凍...畢竟中原更為富庶,本來都已轉遷來安家落戶,如果再回歸他們年少時,亦或祖輩父輩那般的生活,也實在是太苦了。

    何況麵對契丹的壓製,又能否在塞外東山再起,而有足夠的實力殺回中原還是兩說。就算會有機會,可是要苦心經營的時間,也必然會相當的漫長...要到塞北去過苦日子,什麽時候才能再返回中原?十年?二十年?還是說注定要埋骨於塞外苦寒之地,而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我們已經視為家鄉的地方?

    轉遷到塞外,從頭做起、長期經營,先爭取重挫契丹,再考慮殺回中原...這也是李嗣源能想到的唯一出路。可是一些軍將雖然已決議追隨著他複興後唐,卻也不願去塞外再苦熬個十幾二十年...所以有人另做打算,而試圖說服李嗣源采用他的提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