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42 若要別人賣命,你也要有足夠的本錢(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264更新時間:2022-01-02 17:59:04

    “曉諭鎮撫代北、雲中各地的軍旅,警惕敵騎侵犯邊塞。李嗣源流亡塞外,也勢必要籌集衣食糧米,而很有可能犯邊擄掠......”

    李天衢吩咐下去,心中還尋思著李嗣源統掌的親軍餘部,再加上前去投奔的康義誠、藥彥稠等沙陀裔軍將所部兵馬,滿打滿算,撐死也就兩萬多人...僅憑現在的軍力,當然也無法與魏朝抗衡。

    那麽李嗣源要盡快壯大勢力,他也就隻有竭盡所能的拉攏塞外諸族各部。

    對於現在已經成了遊牧勢力的後唐而言,李嗣源也不能說一點機會都沒有...契丹做為征服者,對於擴張的勢力範圍內其他族裔也不乏橫征暴斂、鎮壓脅迫,其中一些部族排斥激忿,雖然隻得屈從,但如果有的選,也不願為契丹效力。

    李天衢還想到,按正史線耶律阿保機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之後,由於契丹的高壓統治,而致使吐穀渾、突厥當中一些部落首領帶著族人,去投奔中原王朝。還有黃黨項、逸利、越利諸族部落首領也紛紛遣使送上契丹所授的詔書、旗幟,也意圖勸請後晉能聯合諸族各部,一並抵抗契丹。

    兒皇帝石敬瑭,固然沒膽子收容那些部落,而明目張膽的與他“父皇”耶律德光作對...然而當時官居成德軍節度使,曾上表直斥與契丹約為父子,割讓幽雲十六州等舉動乃此晉之萬世恥的安重榮則主動招誘一些部落入境...石敬瑭遂連下十道詔書勸諭,反而激得安重榮起兵反叛,結果兵敗被斬,首級也裝在匣裏,獻於契丹而向耶律德光做了個交代。

    李天衢查閱後唐降臣名薄,也看到了先前擔任振武軍巡邊指揮使,卻因耶律阿保機親自統領大軍攻取藩鎮,兵敗逃離,又發現後唐晉陽朝廷已經覆亡,而隻得降從於魏朝的安重榮名頭...目前北地很多部族被契丹征服的時日不久,而以李嗣源在塞北的號召力,也很有可能拉攏來一些部落聯手對抗契丹。

    還有一件事讓李天衢有些擔心...後唐降從的文臣武將,也是因為晉陽朝廷覆滅,李克用、李存勖一脈的子嗣又盡被魏朝控製,還要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隻得歸降於魏。可是李嗣源宣稱繼承後唐皇位,以他的身份而言,也有可能促使一些降臣反覆不定,那麽又當如何安置眼下歸降的那些臣僚軍將,還需要多費些心思才是。

    直至號召幽州薊縣軍民降從於魏朝,而促使王彥章兵不血刃拿下盧龍軍治所的藩鎮掌書記劉審交趕赴太原晉陽,而入朝前來覲見...李天衢就瞧他施禮參拜,又恭聲說道:

    “臣本為唐國臣子,如今社稷雖覆亡,可國破山河在,也實不願見契丹占取幽州,進而侵害中原...故而願獻城於魏,而為陛下效命。畢竟對於中原漢家百姓而言,魏朝國富兵強、銳氣益壯,方能震懾得塞北外族不敢妄生覬覦中原的野心......”

    李天衢倒也記得這劉審交表字求益,以此人的能力來說,他尤精吏道、撫綏有術,而會深受治下百姓的擁護愛戴。在正史線中,劉審交倒有另一層身份,他還做過五代政壇不倒翁馮道的上級。

    所以當劉審交病逝之後,按史載馮道便曾歎言“予嚐為劉汝州僚佐,其刺遼、磁,治陳、襄、漢,皆稱平允,不顯殊尤,其理汝也,又安有異哉...然身死之日,致黎民懷感如此者,誠以不行鞭樸,不行刻剝,不害物以利己,確然行良吏之事,薄罰宥過,謹身節用,安俸守禮分而已......”,並親筆致哀辭六章,以悼念劉審交。也足見他施政有方,而是個能將民生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的賢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