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59 那片土地上,不許再有人據地建國(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336更新時間:2022-01-14 18:11:06

    “楊師厚的意願,是要他子孫輩得享節度一級的恩蔭爵祿,而南中軍移鎮南詔故地的東境重鎮拓東城,名義上先行奉表臣服於我朝,再逐步交接當地軍、民、財等權限,而直至他壽終正寢......

    也罷,如果不必再動兵戈,便能入主滇地,我朝可以滿足楊師厚的條件...傳朕旨意,再撥發財帛,對王重師、霍存遺屬另做撫恤追賞。”

    酌情思量一番,李天衢終究做出了抉擇。他心中暗歎,霍存與王重師這等因楊師厚陣亡戰死的宿將,當初之所以投從效命,也是為了打江山去爭宏圖霸業,再圖個福萌子孫,而不是來插香拜把子要認他們的主公做江湖大哥...若是泉下有知,想必霍存、王重師也能理解我做的決定吧......

    然而楊師厚之所以要退出當初南詔、大長和國的都城大理,而將藩鎮治所轉移至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在位的永泰年間,由南詔王子鳳伽異所開辟的東拓城...這想必也是他與雲南地界的諸方部族首領內部協商的結果,畢竟現在他們雖然做為一方勢力與魏朝談判,可是彼此的意願卻大有不同。

    李天衢從奏書當中,當然立刻注意到了通海都督段思平這個名頭,也不由暗忖這個在武俠裏段譽、南帝一燈大師的祖上先輩,六脈神劍這門絕學的創始人,然而正史中則是大理開國皇帝的人物...看來眼下而言,他應該還沒有擁兵自立稱帝的意圖啊......

    再推敲一番,李天衢回憶按正史軌跡,段思平向黑爨、鬆爨三十七蠻部借兵,又得到了董伽羅、高方等白族先人首領的鼎力襄助,而誓師起義,滅了由楊幹貞所立的大義寧國,另行開創大理國國祚的時候,中原差不多正處於五代後晉時節。

    本來雲南地界由南詔國覆亡,再到大理國創立的這段期間,還要經曆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這幾個過渡政權。段思平則本是南詔國簪纓世族出身,可後來宮廷政變頻發,他出仕為官,陸續為這幾方勢力效命,起初也並沒有發動起義而登基稱帝的打算。

    隻不過幾番政權更迭,致使滇地民不聊生,怨聲四起...段思平曆經幾個短命王朝,眼見又篡位奪取他兄長地位的大義寧末主楊詔貪婪暴虐,也不是什麽好鳥。遂動員諸族各部,喊出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的口號,引得滇地“凡牧牛、牧馬,雞鳴犬吠等處皆雲段思平將為王”,這才一舉滅了大義寧,而建立了國祚延承三百多年的大理國。

    然而現在的形勢卻是,楊師厚以蜀國南征軍將領的名義,簡單粗暴的直接滅了大長和國...什麽鄭仁旻、趙善政、楊幹貞等正史線短命王朝的君主一股腦死個幹淨,以段思平為代表的屬臣將官,乃至各部首領眼見那廝所統領的牙軍實在太過能打,也就隻能承認由南中軍代為統掌滇地。

    可楊師厚雖然是一個能征善戰,而且最擅於管製驕兵的名將,他卻並不是能夠治理得雲南地界各個部族敬服擁戴的英明君主。所以南中軍正值同當地諸僰勢力相處關係十分微妙的階段...就在這個節骨眼,魏朝大軍又來了。

    “陛下,臣當初尚居於梓州時,常聽兩川百姓有言‘西戎尚可,南蠻殘我(按《新唐書·卷二一五》所載)’...故而對於川渝黎民而言,與西麵吐蕃相較,足見南詔對蜀地為害更重。

    所幸當初落雕禦侍高駢屢次殺得南詔國聞風喪膽,隻得與中原再結甥舅之盟,並遣質子三十人入朝...而南詔國覆亡後,又有楊師厚橫掃滇地,討滅大長和,如今想必除非勢不得已,西南眾僰也決計不敢再與我朝為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