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90 大規模水戰,終究是免不了的(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426更新時間:2022-02-17 00:15:53

    “京畿軍司另行調派部曲,護送盧老之子盧延昌、盧延巡,與譚老趕赴長江北岸的舒州。時至今日,他們也終於能得以重返故地,待我軍抵至鎮南軍虔州之際,正可由譚老等人南下,而招撫當地軍民。”

    李天衢又吩咐下去,心想當初由於虔州為吳國所奪,統掌當地而自任刺史,而世稱為盧王的盧光稠與家人子嗣、心腹股肱兵敗東奔至閩國。閩王王審知對外又是素來不愛招惹事端的主,遂安排盧光稠一行人渡船北上歸從魏朝...那個時候,李天衢待盧光稠等人可是極其禮遇,賜以上等府第,官職爵祿,並敬稱其為愛民如子、德高望重的宿老,而讓盧光稠深受感動。

    如今差不多已是時候,要通過盧光稠在贛南地界的影響力,而促使鎮南軍南麵領地能夠盡早的歸從於魏朝了。

    於汴京安樂養老的盧光稠,雖然前些年也已然壽終正寢,而李天衢親自下旨,由朝廷大操大辦喪葬事宜,甚至還按史載軌跡追封其為忠惠廣利王,讓盧光稠得以風光大葬...他的長子盧延昌、次子盧延巡自然也是心甘情願的為魏朝所用。更為關鍵的是,盧光稠的摯友兼心腹,於虔州在任期間政績卓著,在贛南的名望僅次於盧王的譚全播可尚還健在。

    李天衢心說虔州在宋朝時節改名為贛州,下轄領地囊括後世江西省南部地界,可是實打實的一處大州。盧光稠在當地心係漢家、佘、苗等諸族黎民福祉的,又對贛南客家民係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受黎民感恩戴德,也完全可以用敬若神明來概括。

    畢竟盧光稠於身故之後,虔州百姓便到處為其立廟塑像祀奉,甚至直至後世依然香火旺盛。而現在這般時節,當地民眾更是曾切身蒙受他的德政恩惠,當盧光稠的子嗣與最為信任的摯友心腹重返故地,又會起到怎樣的效果?

    眼下徐溫對於包括贛南地區在內的鎮南軍地界統治根基淺薄,李天衢尋思倘若在這個時候,由盧光稠的子嗣,乃至在當地也倍受百姓愛戴的心腹譚全播在魏朝軍旅的照應下重返故地,振臂號召,想必虔州軍民也會奮起響應。如若一口氣接連拿下江、吉、虔這幾處州府,鎮南軍其它領地的吳軍軍心進一步遭受打擊,也更有可能直接放棄抵抗。

    而先行攻打位於後世江西省的鎮南軍,如果戰事順利,先拿下江州,繼而攻克吉州等地,再能得以盡快打到虔州的話...魏朝還有一個目的,便是隔斷吳國與西麵楚國之間的聯係,屆時統掌湘楚之地的馬殷次子馬希聲一旦有所動彈,於魏朝江陵集結的軍隊也將立刻出兵,對於吳、楚雙方,也更益於各個擊破。

    不過李天衢也很清楚,就算拿下鎮南軍全境,也還不足以討滅吳國。畢竟吳國的政權中樞所在,是徐溫近些年來好生經營的升州,乃至由其義子徐知誥代掌朝堂,如今也仍是國都的宣州宣城...意識到魏軍大舉南下,徐溫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魏、吳雙方國戰的關鍵,還是誰能取得長江水域的主動權,而吳國最大的倚仗在於水軍,李天衢心想正所謂十年磨一劍,我很早以前,便做安排部署,經過積年累月的改良研發,水軍舟師也已能按常規配備,而可以成規模應用於戰爭的軍械...如今想必也能成為製勝的利器吧.......

    ※※※※※※※※※※※※※※※※※※

    地處長江下遊,三國時節孫吳便曾遷都於此,在南北朝時期人口便已達百萬的升州地界,本來按徐溫的計劃,近期正要升為金陵府。

    雖然唐末亂世,天下亂世紛爭不斷,可是自從吳國攻占本來由馮弘鐸統掌的升州,而後做為己方勢力的腹地。即便楊行密先前與吳越王錢鏐鬥得勢如水火,而後徐溫又與劉威、陶雅等故時同僚相互攻伐,可是戰亂也一直沒有波及到升州地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