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53章 為何(1/2)

作者:33度字數:5088更新時間:2021-01-18 21:56:00

    這世界實在太大,有封邑的王侯世家也太多了,白景源想了很久,都沒想起來,這個名為理的封邑到底在哪裏。

    所以他就做出了感興趣的樣子,開口問:“這人有什麽特別的嗎?”

    剛有人說起金國出兵,就有人提起這位黃老,難道他是金國人?或者那位理叔丘,也和金國有什麽瓜葛?

    當初那位黃老說話帶著荊山國口音,可誰也不能保證,他是偽裝的,還是在荊山國住過,又或者僅僅隻是與荊山國人朝夕相處過——作為一個東北人,他太懂語言的傳染性有多大了。

    這些日子白景源一直在查當初那位黃醫的來路,此人害得他閨女沒了娘,若不報複,大概這輩子念頭都沒法通達。

    可惜這時代所謂的國界線是很模糊的山啊河啊之類的,邊境別說巡邏隊了,就連界碑都沒有,想要去往他國,隻要膽子夠大,又足夠有錢,原則上來講,是沒有任何障礙的。

    至於各個城池,除了邊塞要地,幾乎都不會修建城牆,人員進出根本無從管控,想要查到一個人的行動軌跡,就必須通過旁人的眼睛。

    可誰又會成天閑著沒事盯著不相幹的人看呢?

    黃醫來鳳凰台之前各種低調,來了之後也是在給老百姓看病,去年那場疫病實在太可怕,難得抓到個救星,病人家屬成天與他說的也是病人的情況,排查了幾個月,竟一點有用的消息都沒有查到!現在是病急亂投醫,聽到個姓黃的老頭,就想問問。

    反正有棗沒棗打兩杆子也累不死人。

    眾人說了很多話想引起他的談興,結果他一直表情淡淡,這還是他頭一次主動開口問,想到大王一貫喜歡諸國逸聞趣事,那人頓覺與有榮焉,當即滿麵紅光的說了起來:

    “倒也不算多麽特別,就是人很風趣,還有一手好醫術,於我有救命之恩……”

    那人剛說了個開頭,白景源就按捺不住激動,坐直身子插了句嘴:“救命之恩?這可是天大的恩情啊!”

    姓黃,還醫術不錯!可能性更大了!

    見大王果真很感興趣,那人笑笑便詳細的說了起來:“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吧,我叔父聽說有一批窖藏春山露要出窖,就打算去一趟春山,當時我也幾歲大了,因為還未去過鄭國,就纏著要去,叔父著急出門,又拗不過我,隻得把我帶著,沒想到在路過理縣的時候病了,隨行醫者束手無策,叔父無奈,隻得帶著我前去理氏求助……”

    春山露是鄭國出產的名酒,別說楚國這樣接壤的國家了,就算是燕國,也有頗多擁躉,大世家有錢有閑的貴公子大老遠跑去嚐新出窖的老酒,是一件很風雅的事,在座之人都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隻安靜聽他講故事。

    接下來的事,就顯而易見了,理叔丘身邊一位姓黃的謀臣恰好擅長醫術,就把他給救了。

    救命之恩,是大恩,救人者以閉口不談為美,被救者卻以逢人便提為尚,哪怕白景源不感到好奇,此人也是要找機會詳細說明當初情形,並恰到好處的表達感恩的,因為這樣做有助於豎立他知恩圖報的好名聲,日後但凡需要幫助,得到援手的概率就會大上許多,現在大王想聽,那人自是知無不言。

    白景源默不作聲的聽著,那人本來還想多說幾件黃老的趣事,見他反應淡淡,以為他覺得無趣,忙匆匆兩句結了尾:

    “說起來黃老與叔父真是一見如故,事後相約前往春山同賞新酒,一路同行,越相處越投契,竟就此結為摯友,常年書信不斷不說,還時常互相探望,可惜叔父走得早,黃老就再未來過我家了,之前偶遇,真是難得極了!”

    這年頭送信隻能靠信使,能長途送信的人才很難得,給他們配的馬匹裝備也都得是好的,養著這樣一個團隊,花銷可不小,哪怕王族,也隻有重要成員能享受到自由通信的便利,對普通世家子來講,能一兩年通個信都很不容易,常年通信還互相探望,絕對是摯友沒差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