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3.衝突(1/3)

作者:Dr陳01字數:7760更新時間:2020-04-12 15:20:42

    1938年7月5日,天津日本華北方麵軍指揮部

    杉山元看著近衛文發回來的電報,臉色簡直一沉到底。

    竹下俊,竹下家族的少主,他倒是沒有辦法去動,不過,這件事確實過分,隨即做出指示,除了他的軍籍,日後,永不錄用。

    ……

    淶陽縣城,竹下俊看著軍部的回令,也終於是笑了,喃喃道,“衛國,你我,終於可以做朋友了。”

    ……

    周衛國站在清風寨山頂,望向西南,那邊,是武漢的方向。武漢會戰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此戰之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而徐州會戰中的蘭封會戰,卻是武漢會戰的序幕。中**隊12個師的豫東兵團在薛嶽指揮下在河南省蘭封地區對日軍孤軍深入的土肥原賢二部(第14師團)2萬人的進攻作戰。嫡係將領臨陣脫逃,最後迫不得已掘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意圖以此阻滯日軍進攻。由於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領龍慕韓作戰不力被處決,成為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的蔣介石中央嫡係將領。

    哪怕如此,花園口黃河決堤,卻不可逆轉。花園口決口後,奔騰的黃河水迅速下泄。此時正值雨季黃河上遊,河水暴漲,花園口決口處被迅速衝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衝開。

    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洪水匯合一起,如脫僵野馬,奔瀉而下的黃河水,卷起滔天巨浪,曆時4天4夜,由西向東奔泄的河水衝斷了隴海鐵路,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又經潁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遊的淮河,淹沒了淮河的堤岸,衝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蚌埠向北經曹老集至宿縣,也都成了一片汪洋。日軍被黃水阻隔後。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餘公裏,流經豫、皖、蘇3省44個縣30多萬平方公裏的地方,給這一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民宅被衝毀140萬餘家,淹沒耕地800餘萬畝,安徽、江蘇耕地被淹沒1100餘萬畝,傾家蕩產者達480萬人。89餘萬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且造成了此後連年災害的黃泛區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後果……黃河改道,國民政府《豫省災況紀實》如此勾勒出黃泛區災難圖:黃泛區居民因事前毫無聞知,猝不及備,堤防驟潰,洪流踵至;財物田廬,悉付流水。當時澎湃動地,呼號震天,其悲駭慘痛之狀,實有未忍溯想。

    以僥幸不死,因而僅保餘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蕩魄驚。其輾轉外徙者,又以饑餒煎迫,疾病侵奪,往往橫屍道路,填委溝壑,為數不知幾幾。幸而勉能逃出,得達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艱苦備曆,不為溺鬼,盡成流民……因之賣兒鬻女更是司空見慣河南省檔案館的記載死亡人數為89萬人,受災人口的高達1,200萬人,花園口決堤事件給黃河下遊豫(河南)、皖(安徽)和江蘇等地的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淹沒耕地1,200餘萬畝,造成黃泛區。共計有千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花園口決堤將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著決口湧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個縣的廣闊黃泛區”每年汛期時,黃水都會泛濫回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後便是蝗災,到處是沙丘,地表突兀凸凹,根本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破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