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3章 我在大周當名臣 23(2/2)

作者:不驚鳥字數:5458更新時間:2023-11-28 14:47:16

    張頁官級比薑寧低,但此也沒有任何架子,期待搓手看向他。

    薑寧笑道:“張大人想負責此事?”

    張頁嗐了一聲,擺手道:“這事現在可是香餑餑,誰人不知陛下重視此事,你之前弄出來的那個棉花,今年就要量產了,這棉紡機也要組織人手加急弄出來。”

    隨即他又試探道:“不知薑大人現在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這是算是明業帝給薑寧的特權,全程由薑寧負責,工部的人現在誰不想摻和一手?

    這可是明擺著的大好事嗎?

    弄好了,在史書是哪個都能留下一筆,青史留名啊!

    薑寧垂眸思考片刻,這人嘛,他確實還沒找齊。

    既然有人毛遂自薦,就省了功夫了。

    棉紡機的改進與發明並不需要薑寧操心,工部的人也不是吃幹飯的,好歹有經驗。

    隻要薑寧描述一下原理,他們就能摸索出來。

    開春不久,棉花籽就能發放下去下去種植,等到秋天時就能收獲,今年的冬天很多人就能穿上棉衣了。

    京郊的良田裏大多都種植一些價值比較高的作物,而棉花作為哦一種新興的植物,很多人都還在猶豫。

    直到薑寧向皇帝提議,隻要種植棉花,朝廷就按一定的價格收購,種多少收多少。

    這一消息放出去,不少人打消了疑慮,種植起棉花。

    棉花這事暫時不用薑寧操心,明業帝在書房召見了他。

    除了薑寧,還有六部幾位尚書。

    明業帝是想解除海禁。

    在大周還沒有建立的時候,據說海外有另外一個國度,當時還能看見金發碧眼的人類。

    隻是當時的皇帝認為他們是來搶奪他們的財富與資源的,下令阻斷了兩邊來往的通道。

    直到前朝覆滅,大周建立,海禁這條製度也是沒有任何改變。

    而明業帝則是有了出海的想法,這次就是要問各位重臣的意見。

    幾位尚書聽後神色不一,首先站出來反對的就是禮部尚書。

    “臣認為此事不妥,海上風浪大,一般的船隻不足以支撐,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這話說的也沒錯,風險確實很大,回報周期也長,說不定得不償失。

    也有支持皇帝想法的。

    “臣倒是認為可行,大周雖然地廣物博,但山外有山,前朝擔心他國掠奪,那為什麽我們不能去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強裝自己呢?”

    六部大臣各有各的想法,明業帝聽完也是腦子疼的厲害。

    他點了一邊的薑寧,“薑卿,你怎麽看?”

    薑寧上前行禮,隨即娓娓道來,“所謂近海致富、遠海求仙,臣認為打破海禁是可行的。”

    “販海之商,無非豪富之民,海洋給大周能帶來無數的好處,開放海禁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是李大人說的也沒錯,我們現在的船舶技術確實還有待提升,冒然出海確實可能會帶來無法預料的損失。”

    明業帝沉思片刻,“那愛卿認為應該怎麽做?”

    “可以先設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此事,等船舶技術發展有了成效再出發也不遲。”

    商量的最後結果還是準備解除海禁。

    在沿海地區專門設立了船舶司,在大周尋找最有經驗和才能的造船人,為出海做準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