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頁(1/3)

作者:欣欣向榮字數:8170更新時間:2023-11-20 10:00:22

    張雲卿忙道:

    “哪裏,多虧丈母時常接濟,才得有今日,自當好好孝敬”

    說了會子秋闈的見聞,張蕙畹仔細聽了,覺得更像清朝,不過也有不同。

    爹爹和二叔回來後,隆隆重重的在兩個院子裏擺了酒席,請了村子裏的人來,好好熱鬧了一天,才算罷了。

    中舉給張家帶來的好處,明麵上沒什麽,不過是多了幾石糧食的供給,但是隱xing的好處,卻數之不盡,首先地位上大大躍升了。

    張雲卿張雲昊都被尊稱為張老爺,博文博武稱少爺,蕙畹稱小姐,若是上有高堂,則稱老太爺。故此,有一代中舉,三代為爺的說法。

    村正裏長和十裏八村有些體麵的鄉紳,都送了賀禮過來。一時張家富足了起來,劉氏是個實誠人,把送禮的禮單讓博文一一記好,抄錄起來保存,想著,等將來有了機會,定要還他們回去的。

    再把送來的禮品分別放好,得用的拿出來,暫時用不到的好生收了,放在二叔院裏側麵的小屋內保存。

    現拿出來的,多是一些布料,如今張家有了臉麵,勢必在外頭的衣著上要講究些,再說,眼看過了年,丈夫和小叔就趕著去京城會試,也要做幾件能穿出去的袍子。

    一時活計多了,劉氏也分外忙碌起來,幸好,過了大秋就是慢慢冬日,三個嫂子都各自分了些張家的活計,拿回去幫著做,也能勉qiáng顧過來了。

    光yīn易過,轉眼就去了數年,蕙畹六歲了。

    張雲卿兄弟,雖鄉試一舉得中,可會試卻名落孫山。張雲昊還好,回來繼續苦讀,張雲卿卻把那蟾宮折桂的想頭,淡了一些。

    誰知今年機緣巧合,趕上朝廷大挑,可巧主持大挑的,正是和張雲卿有過幾麵之緣的平安王楊奇,加上張老太爺的保薦,張雲卿就謀了個正九品的知事在身,也算進了官。

    在蕙畹六歲這年的天,張家舉家遷進了平安城裏落戶。開沒多久,一家子就搬家了。因著劉氏有孕在身,張雲卿特意雇了兩輛穩妥的馬車來,一家人遷移進城。房子是現成的,按著張雲卿的品級,分得了一個三進的小院,這對於張家來說,也夠奢侈的了。村子裏的房子,仔細收拾了,煩勞了鄰居青山家照管著,倒也沒什麽。

    張惠畹和爹娘坐在前麵的馬車裏,後麵的一輛馬車,坐著二叔和兩個哥哥,車把式大聲喊道:

    “張老爺,到平安城了”

    張惠畹急忙掀起窗簾向外瞧,正前方有個高大的城樓,青色巍峨的城樓,兩側是蜿蜒的青磚城牆,氣派非常。上麵有三個繁體的大字“平安城”。

    馬車順利進了城,城門的守衛恭敬致禮,對於爹爹的官位,張惠畹不大明白,她的印象裏好像最小的官,就是七品知縣,電視劇裏也都是這麽說的,府知事是個什麽職位,她搞不清楚。

    不過看意思,待遇不差。進了城,街上漸漸繁華起來,平安城不是個一般的小城鎮,青石板路,兩側的建築,或商鋪,或住宅,都整整齊齊的,而且很gān淨。行人車轎,也多鮮麗體麵,或有販夫走卒,也不寒酸,一排盛世安樂的景象。

    可見這裏的官員,治理的不差。轉了幾條大街,進了一條小街上,不算寬,卻可供車馬通行。

    到了一個青磚小院的前麵,停下來,張雲卿率先下車,抱了蕙畹下來,再去攙扶劉氏。張惠畹抬頭看了看自己的新家,顯見是仔細收拾過的。

    台階上兩扇朱漆的大門,門上懸掛著一麵小盤子大的銅鏡,有兩盞簇新的大紅燈籠,門外站著一個身穿青袍的中年,瞧著就帶了幾分jīng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