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1頁(2/2)

作者:蔣勝男字數:4302更新時間:2023-11-20 11:15:42

    就此議定,真宗下旨,先進位畢士安為平章事。數日後,再升寇準為平章事,位列畢士安之下。

    寇準初登相位,即上奏真宗,詔令河北全境,不管官兵軍民,全力抵抗遼人入侵,能殺遼人者皆可領賞。

    一旨既下,整個邊境軍民,群情激奮。遼兵有落單者,連路邊農夫都敢拿著鋤頭偷襲。原來遼兵擅長小股遊騎對宋兵以騷擾作戰,現在小股遊騎派出去,往往就回不來了。因此遼人隻得調整戰略,集中全部軍事力量,成錐形向汴京推進。

    戰報雪片似地飛來,遼軍已經攻破遂城、定城,越唐河兵臨澶州城下,直逼京城。澶州離京城不過二百餘裏,於軍事上可謂是近在咫尺,澶州一破,則遼軍就可直抵汴京城下了。

    真宗接報大驚,立刻召集寇準入宮議事。

    寇準進入崇政殿西殿時,見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員,都已經濟濟一堂了。

    真宗看起來已經與眾臣商議了一會兒了,一見寇準進來,劈頭就問:“寇準,遼軍兵臨澶州城下,若是澶州守不住,該當如何?”

    寇準不答,反問道:“但不知諸位大人方才議了些什麽?”

    真宗道:“兵家之道,未慮勝,先慮敗,不能不考慮到宗廟的安全。因此方才有人建議一邊在澶州加強守禦,一邊先遷了宗廟。有人說江南有長江天險,遼人善於馬戰不善水戰,必然不攻自退,這也是當年晉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暫避鋒芒,待得敵軍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為一個良策!寇卿之意以為如何?”

    眾臣聽了真宗的話,不禁嗔目結舌,因為剛才眾臣雖然紛紛都有議遷都和談之事,卻並沒有說到具體地點如此詳細,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議,從何而來?

    寇準目如冷電,掃瞄了殿中眾臣一眼,目光停在參知政事副相王欽若和樞密院事陳堯叟的身上。心中暗暗冷笑,王欽若是江南人,遷都江南的建議必是他所提的;陳堯叟是蜀中人,遷都蜀中非他莫屬。心中計較已定,他望了真宗一眼,很有默契地也故意不說出名字來:“誰敢在陛下跟前說這樣喪師辱國的話來,其罪當斬。”

    真宗看了王欽若與陳堯叟一眼,並未說話。他性子雖和,卻並非懦弱之君,昨日王欽若與陳堯叟秘密求見,提出這等建議,令得他大為不快。但是聽二人分析戰況,言之鑿鑿,卻是不可不慮至此。因此今日當著寇準的麵,不顧陳王二人而故意提出昨日密議之事,亦是隱隱希望,群臣之中能夠有人以更有力的語氣駁倒此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