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隆美爾(1/5)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24228更新時間:2020-05-11 04:07:25

    隆美爾資料: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裏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曆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歎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曆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係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埃爾溫≈#18;隆美爾(1891-1944)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十一月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任警衛連連長。從1919年起,他曆任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等職。1940年月任坦克第七師師長,參加了對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作戰經過作了詳細的日記,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後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依據。

    隆美爾出生在德國南部海登姆市一個中學校長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後從軍,入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連長,先後獲得枚十字勳章。一戰後,曆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因著有《步兵進攻》一書麵引起希特勒的重視。198年調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曾陪同希待勒巡視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作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月,希特勒任命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贈給《我的奮鬥》一書。5~6月間,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裝甲第7師衝在最前麵,先克比利時,接著是阿拉斯、索姆,最後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之為“魔鬼之師”。

    1941年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意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裏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的結論。於是他便改變“固守防線”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曆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並被晉升為元帥。後來,德軍主力被牽製在蘇德戰場,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線,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停止進攻而在阿萊曼進行防守。

    194年11月,隆美爾以其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萊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9輛坦克,終因寡不敵眾而慘遭失敗。194年月,隆美爾奉召回德國大本營。同年7月,調任駐北意大利的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年1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陸軍“B”集團軍群在法國組織防禦,指揮抵抗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德國發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爾受到株連。1944年10月14日,由於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輛轎車中服毒自盡,而對外宣布的消息,則是“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

    親臨第一線指揮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終於發動了準備已久的侵略戰爭。在西線,德軍采取閃擊戰術,隻用了十幾的時間便越過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在向法國的進攻中,隆美爾擔任第4軍團第7裝甲師師長,負責突破繆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務。

    越過法國邊界後,隆美爾的前衛部隊一直尾隨撤退的法軍第1、第4兩個騎兵師前進,5月1日下午到達繆斯河。這時,位於地南特和豪克斯的兩處橋梁已被法軍炸毀,隆美爾的裝甲師渡河受阻。

    5月1日清晨,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岸邊,了解敵情,尋找渡河位置。他發現法軍在河西占據著有利的隱蔽地形,用重炮封鎖繆斯河,使德軍很難找到他們的準確位置;這裏的所有渡河工具幾乎部被法軍擊毀,隻要德軍一出現,就有被殲滅的危險。經過現場偵察,隆美爾認為隻有用強大的炮火壓住西岸所有被懷疑是敵軍隱伏的地區,方能使德軍渡過繆斯河。

    於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後,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步兵團的渡河點。第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乓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為十六噸式。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盡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將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波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蔭蔽在森林裏的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

    德軍突破繆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繆斯河防線向後撤退。

    先發製人

    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繆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為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麵。

    從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毀,隻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梁作封鎖性的射擊,當占領這四座橋後,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6月6日晨,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佯,以疏開的戰鬥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麵走,一麵戰鬥,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德軍前進了十二英裏,第二前進了三十英裏。隆美爾裝甲師於6月0日攻到瑟堡,把法軍打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