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章:路還坎坷(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3430更新時間:2020-05-11 04:07:39

    早在幾年前軍部有人提出軍隊的行軍速度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時,德國意識到建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限於《凡爾賽條約》的限製,那時候還是一種概念上的想法。那時,德國已經有打算撕毀這張束縛在德意誌身上的不平等條約,暗中,國防軍和各個各大財閥商談,如何秘密籌建坦克生產工廠。

    位於漢諾威的坦克生產基地是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的第一步,這一步德國走得很心,惟恐出了差錯,讓各國察覺德國的意圖。

    經過多方考慮,統帥部和各家投資商決定;將坦克生產基地設立在毫不起眼的漢諾威。也因為如此,德國進行了一年多的準備,先將生產原料運到漢堡儲藏,再暗中進行戰略轉移。多虧了國社黨吸引了國際那麽多的注意力,這個坦克生產基地才能順利的建立起來。

    前一兩年,國際社會的注意全部被主張激進的國社黨吸引去了,關注國防軍的情報機構放鬆了監視,特別是在得知國防軍與國社黨之間爆發了幾次衝突之後,各國開始把注意國防軍的情報組織,轉移到國社黨身上。

    事實也告訴各國,國防軍的確和國社黨有著很大的分歧。中期容克加入國社黨,更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特別關注,各國惶恐的認為;容克已經改變了方向,德國的主導階層轉向了!

    從普魯士時代的種種事實來判斷,容克一直是德國的頂梁柱,容克的態度和意誌,很有可能決定德國未來的走向。那句諺語至今依然流行:普魯士統治德國,容克統治普魯士,因此容克才是德國的主人。

    衝鋒隊處理事件的發展出乎各國的預料。與國社黨親密合作的容克們突然與國社黨發生衝突,在挖希特勒的牆角,容克似乎早就和國防軍商量好了一樣,利用國社黨的疏忽大意,在‘穩定國家’,希特勒的國社黨遭到了不的打擊,希特勒高炮和7火炮。為了適應兩種不同的炮塔,兵工廠還準備了兩種發動機,分為柴油和汽油,至於效果怎麽樣,目前還無法實戰測試。

    成品的Ⅰ型坦克重約為5噸至7噸,乘員兩名,時速每時/0公裏—40公裏,車長4.0米,車寬.06米,車高1.7米,裝甲厚度6—1毫米。

    Ⅰ型坦克除了炮塔之外,還在車部頂蓋裝備了一挺7.9毫米通用機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