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章:棋局(三)(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5040更新時間:2020-05-11 04:07:49

    198年夏,支持日爾曼統一的旅捷德國人要求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權力,這是一場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製造極大不安的運動。希特勒利用蘇台德的少數民族情緒,開始宣傳捷克斯洛伐克迫害德國人的暴行,企圖把一場未來的衝突歸咎於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府。

    德意誌第三帝國國防軍潛入波希米亞的同時,希特勒同意在慕尼黑舉行一次和平會談。

    希特勒,張伯倫,達拉第和墨索裏尼在慕尼黑會麵,會議在隔日舉行,經過談判,英國、法國、意大利,三國同意德意誌擁有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當然,按照希特勒的話來,蘇台德一直都是屬於德國的,他現在隻不過是重新讓蘇台德回到德意誌祖國的懷抱。

    會議期間沒有出現哪怕是一名捷克斯洛伐克人,他們意識到自己被盟友出賣了,在法國和英國的壓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無奈的將蘇台德地區轉交給德意誌政府。

    希特勒當晚為三國領導人舉行了奢華的宴會,並在宴會上發表演講,聲稱:他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了,擴張的腳步將在這裏停止。

    張伯倫帶著一張希特勒簽署的文件回到英國,文件上的標題十分諷刺,那是一句:我們一生的和平。

    在吞並蘇台德地區之後,希特勒開始著手準備更大的行動,頻繁派遣間諜前往提索地區,試圖煽動提索周圍的一些斯洛伐克的愛國民眾,或多或少的強迫他們聲明斯洛伐克獨立。在那之後,他擬寫了一個備忘錄,暗中於匈牙利政府商議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可能性。

    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為自己種下了苦果,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製,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

    這一政策的誕生來自於一次世界大戰後,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國。0世紀0年代前,綏靖政策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持日本充當防範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這從凡爾賽體係、華盛頓體係中可以窺見端倪。在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迎諾公約中則更具體化了。

    到0年代,特別是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後,麵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嚴重挑戰,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等國的綏靖主義者,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謀求同侵略者妥協,妄圖將禍水引向蘇聯,坐收漁利。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或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和意大利考慮到蘇台德領土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議,同意於有關上述割讓的下列條款和條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措施,並且通過本協定它們對保證履行本協定所必要的步驟各應負其責任。

    內容規定在《慕尼黑協定》簽訂日起,德國國防軍退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不得破壞目前存在的任何設備,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被責成履行撤退,不得損害上述設備。德*隊將分階段占領德意誌人占優勢的領土。

    實際上,德國國防軍並沒有退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更甚者,有些指揮官命令軍隊繼續武裝戒備前進。國防軍的軍隊成扇形進入蘇台德地區,迅速占領了這個有激烈爭議的捷克邊境地區,不久前德國國防軍開進奧地利時的場麵在這裏重演。巨大的人群揮舞著‘卐’字旗幟,向街上投鮮花,向德意誌第三帝國的軍人致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